馮翊綱在新作中,以表演藝術創作者對語言的敏銳觀察,寫下系列諷怪寓言「字的極短篇」,挖掘正體與簡體字的趣味對比。
文/馮翊綱
連續假日的高速公路上,老婆塞著耳機,兩個小的在後座,哥哥滑手機,妹妹看故事書。
這個小的讓爸爸操心,八歲時被確診血癌,留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會太多。
令爸爸更操心的,小學二年級時在床底下翻出爺爺的舊物,包括幾本《搜神記》、《鏡花緣》、《山海經》這類的古籍,自此之後,拋開一切當代兒童的喜愛,電玩、網路,都幾乎不碰,獨愛端著厚重的書。
「媛……」爸爸叫道:「光線夠不夠?要注意眼睛喲。」
「嗯……」女兒應聲,媽媽撇頭瞄了一眼,哥哥沒反應。
小六女童的手上,捧著《西遊記》。可不是繪本,也不是少年改寫本,而是金聖歎評點,吳承恩原著。
「光!」爸爸叫哥哥:「給妹妹看一下讀書燈?」
「自己不會看哪!」九年級的哥哥已經確定了高中入學,甩開一切書本,全心浸泡在手機連線的各種軟體,誰也拉不動他,誰也無權干擾他。
「爸!」女兒自己出聲:「孫悟空會七十二變?」
「對。」
「觔斗雲,十萬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煉出了火眼金睛。跟東海龍王借兵器,借到如意金箍棒。」
「對。」
「我不想聽!講這幹嘛呀!」哥哥極為不耐,媽媽此時又回頭瞥了一眼。妹妹只作沒聽見,續問道:「他的外號叫『齊天大聖』?」
「對。他自封為『齊天大聖』,後來唐三藏叫他『行者』。」
「這本書好奇怪,為什麼說他是『交天大怪』呢?」
「什麼『交天大怪』?」
「好了啦!」哥哥怪叫一聲。
這段對話無疾而終。小學沒畢業,聰明的女童駕起觔斗雲,遊遁去了。
爸爸坐在女兒的書桌前,翻弄著幾本厚書,一部《西遊記》,是大陸那邊的出版社印製的簡體字版。想著這個古怪女兒,總算沒受許多折磨,這麼愛看書,在同儕間還不知要受多少排擠,不能長大,是否是一種幸運?
信手翻開《西遊記》,剛好是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四個字被鉛筆圈起來,一旁,打著一個大問號。
「齐天大圣」?
◎正簡字對看
齊ㄑˊㄧ
齐(大陸規範字)
使同等、使一致、平整、完備、整治、同時。原指稻、麥向上長得很平整,上方是三枝(三為多數,代指很多的數量)禾穀同時吐穗的模樣,下方同樣長度的兩橫畫指「相等」。
聖ㄕˋㄥ
圣(大陸規範字)
在學識或技藝上有很深造詣的人;稱頌帝王或讚揚與其有關的事物。下方的「壬」字,指站在土地上的人,他能以口(字形右上)與耳(字形左上)與上天溝通,代表一個能夠領受上天智慧、超越凡人而通曉天理者。引申為通達事理、政治或宗教的至上者。
「聖」的大陸規範字「圣」,在甲骨文與篆文中,原有此字,音ㄎㄨ,是「用手挖土」的意思。《說文解字》云:「致力於地曰圣。」也就是說,「聖」與「圣」在古代的意義跟構形,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
(本文收入馮翊綱新書《賣橘子的字我解嘲》,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