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百年老店台鐵每天迎來六十餘萬人次,每當旅客有怨言時,客服中心就得扮演擋子彈的第一道防線,一天內得接上萬通電話,但話務人員觀察,近幾年「尊重變少了」,尤其當牽扯退票等金錢爭議,旅客理不直氣卻壯,日漸高漲的爆料風氣更令他們傷痕累累,感嘆早期客戶態度好壞各半,如今大概「十通譙罵、一通感謝」。
蘇迪勒颱風來襲前一天,台鐵客服中心二十二支電話此起彼落響起,話務員戴著耳機,一遍遍不厭其煩重複退票規定、停駛資訊。據統計,台鐵客服電話半數以上關於票務,包括退換票、反映手續費不合理、買不到票等;客訴電話占四成,讚美卻僅百分之二,相差二十倍。
旅客疑問五花八門,有車上旅客打來抱怨車廂冷氣太冷,請幫忙調高,或媽媽找不到小孩,請台鐵幫忙找小孩催他回電;台鐵專為瘖啞人提供簡訊客服專線,也常被一般人濫用傳「給我便當」、「沒有筷子」、「我要喝水」。
「要準備好,這是一個接受抱怨的地方。」客服中心主任高明鋆坦言,服務業無法百分百滿意,但近幾年「奧客」愈來愈多。
消費者花錢買服務
不是服務生的尊嚴
組長江貴瑜說,台灣人個人意識高漲,更勇於爭取自身權益,普遍認為「會吵的才有糖吃」,在爆料文化助長下,三不五時聽到「我要跟媒體投訴」、「叫你們主管聽電話」,或揚言提告,只好錄音自保。
高明鋆舉例,曾有旅客要退票,客服告知能退,但沒講清幾天內退,客戶逾期退票,反咬是客服人員害的;台鐵因事故、颱風延誤旅客行程,心急可理解,但發洩情緒在話務員身上,無助於改善。
日前網路上「一位空服員的告白」直言,「我們和消費者的關係是場公平交易,他們花錢買的是服務,而不是服務生的尊嚴。」引起大量服務業從業人員淚推。高雄餐旅大學校長容繼業說,客戶期待被尊重,但應建立在主客相互尊重之上,台灣客人習慣用批評他人彰顯自我,服務雙方都應給彼此更多點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