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尤俠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今年暑假開始的前幾天,和一位同為職業婦女的朋友碰面。在聊天中,她表示因為與先生平日工作繁忙,較少與兒子互動,因此,希望能夠騰出暑假時間,好好陪伴孩子。她甚至安排好整個暑期計畫,像是幫孩子報名暑期作文班、自然科學班,還打算帶孩子去學游泳、上數學課。
聽完她的計畫之後,我跟她分享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我認為既然已經決定要騰出兩個月的陪伴時間,就應該要將寶貴的時間用在親子共處上。倘若只是將孩子從作文教室送到自然科學教室,再從自然科學教室送去上游泳課、數學課,那充其量只是不斷地在接送孩子罷了,並不是真正陪伴孩子。
我建議她可以考慮把一些課程停掉,將珍貴的時間拿來和孩子相處。先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一聊,先聆聽孩子的心聲,看他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母子倆透過溝通一起找出彼此感興趣的事情來做,也許今天去騎腳踏車,明天去爬山,後天捲起衣袖一起做早餐,這些都是很棒的親子活動,也會是未來很美好的回憶。
聽完我的意見分享之後,朋友也深感認同,並決定回去跟她先生商量看看。我建議在與先生商量之前,可以先跟孩子討論與溝通,將他們一整個暑假想做的事情先規畫好,我相信當她先生聽到她跟兒子之間的對話,一定會感受到他們對於兩人共同規畫的親子活動,抱持多大的期待與熱情!那種愉悅的情緒是具有高度感染力的,說不定,她先生最後也會請假,跟他們一起出去玩呢!
身為職業婦女,平日工作繁忙,如何妥善安排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不論是星期六、日的周末時光,或是特地請一段長假,既然有心要增進親子關係,就應該把時間用在真正陪伴孩子身上,而非只是選擇各種課程把孩子的時間填滿,那樣根本無法達到增加親子共處時光的目的。
最後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在做任何安排規畫之前,請記得先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才能知道他們心裡真正期望的是什麼?我所謂的「靜下心」並不是一定要刻意摒除雜事,安靜地坐下來談,而是可以在親子共做某些事情的過程中,例如一邊散步或一同布置餐桌的時候,很自然地進行意見交流,聆聽孩子意見,如此才算是有效的溝通,確實掌握孩子的想法以及他們的感受,並真正了解他們的期待。
在這樣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將自己的價值觀與想法傳達給孩子,讓彼此的感情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與溝通中,變得更加親密、更加圓滿!
心情小語:家長應該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明白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讓親子關係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與溝通中,變得更加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