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中學生追本溯源,沿校園內的舊城遺址(小圖),合作完成具懷古意味的意象牆面(大圖)。圖/鄭惠仁
南一中學生追本溯源,沿校園內的舊城遺址(小圖),合作完成具懷古意味的意象牆面(大圖)。圖/鄭惠仁
【本報台南訊】台南一中開設「府城空間意象」課程,帶領學生走入彩繪村新光社區,進而把在地特色帶回校園;學生沿著校內清朝乾隆舊城牆遺址畫出一百五十公尺城牆,並彩繪古城意象圖,懷古兼溯源。
空間意象課程主旨是:「使用者才是空間的主體」,經由感覺結構的運作,讓感受與感動發生在其間,讓主角—學生能在其間快樂的學習與生活,不只能夠培養覺醒周圍環境的能力,增加對於空間與在地情感的認同,更能開展出無限的可能性。
府城空間意象課程包含歷史、藝文、特產等三大主題。因關廟有鳳梨、竹筍、關廟麵等特產,還有異於一般彩繪村的新光里,由當地居民主導,沿路彩繪在地特色景象。
地理老師翁蕙君帶著學生走進關廟,造訪新光里民,了解在地彩繪特色;進而探究鳳梨、竹筍、關廟麵等作物與產品的栽種、製作過程。學生回到校園,發現南一中有三百多年的舊城牆遺址,同樣有著歷史與文化的內涵,師生學期末決定創作舊城牆、古城圖,形塑另種彩繪。
他們考據地籍圖、南一中建築物分布圖,畫出舊城牆路線。上百名學生在烈日下,從舊城牆遺址處沿著路線用油漆畫出約一百五十公尺的城牆圖;學生並與老師黃逸民、吳柏賢等人在暑假期間參照乾隆時期的古城圖,畫出台南府城意象圖,包括街道、建築物分布,與繁榮景象。
應屆畢業生林享恩、莊人傑表示,走入社區探究文化、歷史的課程,驀然回首才知校園內也有舊城古蹟;大家一起創作,沒有抄襲,「只有歷史味道與創意」,希望獨特的氛圍也能感染其他學校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