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傳法師整理
圖/人間社提供
文/慧傳法師整理
人,是動物,但是與其他動物又不同。人,頭朝天、腳朝地,在有情眾生的世界中,只有人具備這個條件。可見人是萬物之靈,所以人有智慧、有信仰、有文化,有慈悲博愛、有文學哲學,因而發展出人類最高的文明。但是最高等的人類,也不能脫離眾生萬物,獨立存活。
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是如何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呢?我們來看看大師跟小小動物的因緣:
1.蚊子咬我 牠罪不至死
蚊子咬大師,大師會捏住牠的腳,等一分鐘後放牠走,以此當作處分,因為蚊子只吸了一點血,牠罪不至死啊!
2.餵缺嘴雞 養到能生蛋
大師小時候,用節省下來的壓歲錢,買了小雞、小鴨。有隻小雞,被雨水淋濕了,大師就把牠放到灶口,想將牠的羽毛烘乾。可能受到驚嚇,牠竟然往火裡跑,大師不顧危險,把手伸進火堆裡將牠抓出來。但是,牠的腳爪已被燒壞,下喙也全燒掉了,因此沒法吃東西。但大師每天一口一口耐心地餵牠,一、兩年後,這隻殘障小雞竟然生蛋了。
3.猴跑出籠 用真情喚回
大師在宜蘭時,養了一隻人家送他的猴子。有一天牠跑到對街房子的屋頂,因為猴子長大後變得很凶猛,對人有攻擊性,大師在那緊急狀況,就站在路邊對著高樓上的牠大喊:「下來!」牠也真的乖乖地回到籠子裡。牠這個動作,讓大師感覺到動物的靈性,根基於從小養牠的因緣。
4.狗送他寺 相見仍熟稔
佛光山開山,大師在育幼院養了一條叫黑虎的土狗,因為牠的叫聲大、又會咬人,佛光精舍的老人說如果不把狗送走,就要告到法院。因此,就把牠送給了美濃朝元寺當家師慧定法師。當時大師還在那邊陪牠玩了一段時間,等牠習慣環境了才離開。六、七年後,大師又到朝元寺,哪裡知道,大師才抵達,牠一再緊跟隨著大師,怎麼也不肯離開。大師深感到抱歉,因為牠這麼有情有義,大師實在對牠不起。
5.鳥名滿天 松鼠叫滿地
在山上,偶爾有幼小的松鼠掉在地上,眼睛都沒有開,大師只有把牠撿起來,慢慢把牠養大。也有幾隻自樹梢跌落的小鳥,大師也會帶回法堂,細心照顧。牠們都在大師住的地方,跑來飛去,不畏懼人。弟子請大師替牠們取名字,當時正是出家弟子以「滿」字輩命名的時候,大師就說,鳥就叫「滿天」,松鼠就叫「滿地」,開山寮裡,飛鳥松鼠真是滿天滿地。後來大師主張野放,可是這些動物從小有了與人親近的根性,就算野放牠,牠還是回來。所以大師難免感慨,感動人不容易,小動物的情感反而更深刻。
6.小狗來發 身影常相隨
一九七四年八月,世界青棒錦標賽在美國開打,鄭碧雲師姑抱來一隻兩個月大的小狗,請大師替這隻小狗起個名字。大師就隨口說:「那就叫『來發』吧。」從此以後,這條狗不肯離開大師了。只要找不到大師,但找到來發,就能找到大師。大師在上課,牠蹲在下面;大師拜佛,牠跟著大師拜佛;大師主持皈依,人家跪地禮拜,牠就在每個人頭頂聞一聞。平時大師會客,牠也一定要坐在旁邊,趕也趕不走。有一天,牠忽然不見了,大師覺得很遺憾,但另一方面又欣慰牠終於解脫了。過了不到半年,山下一位村民來順的媽媽抱了一隻小狗上來給大師。這一隻小狗慢慢長大,樣子、顏色、動作、習性、神態,全部跟第一代的來發一模一樣,大師就乾脆為牠取名字叫「來發二世」。有一回大師在美國,來發二世往生了,一百多個法師幫牠誦經,還燒出好多舍利子。這主要因為牠有佛性,在生幾年之間,大師早晚課誦、念佛、過堂,牠都是跟著,不曾離開。
7.與其放生不如多護生
台灣民間有放生的傳統,因為要放生,別人就要多捕一些魚、鳥之類的,但牠們在籠子裡關太久,等到要放生時,已經死了一半。因此,如此不當的放生方式,牠們又如何生存呢?大師的理念是:與其放生,不如多護生。今年,從西伯利亞飛來了三隻綠頭鴨在佛陀紀念館的雙閣樓生態池築了巢,還生了三顆蛋。大師於是叮嚀要好好愛護牠們,並為牠們準備食物。後來,三顆蛋孵出三頭小鴨,長得健康可愛。大師告訴牠們,只要能跟高屏溪的白鷺鷥和平相處,不去侵犯別人、污染水源,大家相安無事,大家就可以安全的在這裡生存了。大師認為,世間上所有的動物,就等於人我之間,你不犯我,我也不犯你,各守自己的疆界,能和平共存最好。
從以上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師的慈悲情懷,看到大師和動物之間的良善互動,更可以體會「眾生皆有佛性」的真理。
(摘錄自《貧僧有話要說第十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