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私有資金乃為政府資金的九牛一毛,比爾蓋茲創造雙贏的慈善專案。圖╱路透
文/張曼琳
比爾蓋茲退出電腦軟體業後,與太太全心投入慈善事業,投入至今全世界規模第一大的慈善機構,還又結交世界第一名股神巴菲特,其後也為慈善機構捐入三百八十億美元,是最大的捐款者。
比爾辭去首席執行長,二○○六年宣布兩年後退出日常管理工作,完全離開微軟管理職,進入更寬度的慈善事業與研究生物科技領域。由資本家到慈善家的轉變,此乃因為一九九四年,是他生命中悲喜交加的一年,與太太梅琳達結婚,但這一年深愛的母親不幸死於乳腺癌,在母親與疾病抗爭期間仍勸說兒子要多投入慈善事業,母親走後,父親再次提起慈善事業,因此先投入九四○○萬,由父親之名成立慈善基金且由父親打理,母親逝世一周年,又捐贈千萬美金設立以其母親為名的瑪麗.蓋茲獎學金,由於母親一向重視教育,直到父親給他看一份媒體報導,非洲兒童每年死於輪狀病毒數以百萬,他聽了此數字感到震撼。比爾蓋茲表示:「是我父親的一張圖表,促使我對慈善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為它喚起了比爾蓋茲曾到非洲薩伊的切身體驗與觸動,當地人的生活給了他們一行人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且終身難忘,當時年僅三十八歲比爾看到非洲薩伊的婦女愛自己的孩子與那些美國母親們愛自己子女並無差別,看到孩子一個個餓死或病死的時候,他們和我們哭的一樣傷心,從那時起,比爾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些無助的母親,他的同體大悲之心被喚醒。
引領富豪
善良風潮
1.動員並把世界首富的身份和作用發揮到極致,採取最有效的方式把我們的錢花到最恰當的地方。此為「慈善事業」的價值,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知道我們真心地想要他們幸福;比爾和梅琳蓋茲基金會於二○○○年正式成立,並合併老蓋滋基金會,比爾蓋茲再捐助六十億美金,如今已為全世界最大,擁有資金已達600億美金以上,已為「洛克菲勒基金會」十倍。
2.捐資主要集中在「衛生保健領域」和「教育領域-如教育改革」兩個領域,認為此兩領域為「縮短世界貧富差距的關鍵」,一路以來「引領富豪們的善良風潮」,慈善專案並與中國政府資源連結如接種疫苗,投入鉅資研發新廁所、結核病、愛滋病防治、幫助菸民戒菸,務實的了解其基金會的私有資金乃為政府資金的九牛一毛,因此創造雙贏的慈善專案。二○○八年到二○一四年已捐贈兩百五十億美元在世界健康領域,他要將所有聰明的大腦與人才聚集起來,讓他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蛻變到內在領導力
回顧比爾生命第一階段於53歲前,完全以「商場如戰場」在過生活,20歲創業到53歲,近30年期間還包括面對壟斷官司一案,在挑戰中還成為產業龍頭,如戰場指揮官的鬥士完成「領導力」的磨練。
第二階段從資本主義的高度到同體大悲的高度,由經營「慈善事業」擴展了「內在領導力」,且內心準備是從38歲就開始,直到53歲的才全職進入。期間承認內心的心理準備還沒有準備好,因此退休的過程中一路放出權力,直到15年後兌變,接受更單純的「內在領導力」,進入更寬廣的未知世界,正如同當初鄧小平對貓論執行的兩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法則」與「實踐的過程乃摸著石頭過河」。展現對未知世界冒險的好奇心、勇氣與決心。
把自己的事先做好再說
曾經輔導的一家工廠,裡面都是「黑手黨」,有的是已經幹了三十年的機械操作員,可是依然是「現場仔」,年紀那麼大了,還頂一個鮪魚肚,卻要爬上爬下操作機器,有點替他們可憐。
他們年輕的時候,一定是沒有進修「理論」,沒有在「技術」上花心思,不然現在已是當「只動嘴巴」的師傅,但如今也只能當「機器人」。聽說在他們那年代,下班就三五成群去路邊攤「喝酒哈拉」,然後醉醺醺的回家看電視、睡覺,每天週而復始的「複製」同樣的生活。
晚上我就是在吃路邊攤,旁邊有一群「黑手黨」在聚餐,聽到他們也在聊「石油危機」,聊的很有深度;可是,你看到老前輩現在的景況,你可有省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