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的真義 文/覺培法師 |2015.06.07 語音朗讀 22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經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法要我們把握生命,不僅僅是生命無常,更要依「正思維」覺知生死的業因,透徹無始劫的輪迴根本,從而「精進」地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瞋痴等種種煩惱。圖/人間社 佛經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法要我們把握生命,不僅僅是生命無常,更要依「正思維」覺知生死的業因,透徹無始劫的輪迴根本,從而「精進」地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瞋痴等種種煩惱。圖/人間社 覺培法師 圖/人間社 佛經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法要我們把握生命,不僅僅是生命無常,更要依「正思維」覺知生死的業因,透徹無始劫的輪迴根本,從而「精進」地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瞋痴等種種煩惱。 「正精進」乃對治眾生散亂放逸與懈怠,所謂「精進」:「精,純而不雜;進,前而不退。」一般人以為生活忙碌就是一種精進,若仔細觀察,人們的忙碌,有些為了生活的需要、子女的親情;有些為了社會地位、也為了個人名利……忙碌的人生,在起起落落的心念中,始終帶動著一回又一回的人生戲碼,夾雜著悲歡離合的情節。 這些忙錄的「因」,成為輪迴的驅動力(業),所謂「生死疲勞,從貪欲起」眾生有情,皆因貪欲,由有生死憂悲苦惱……。又《圓覺經》云:「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人生的劇本也因此無有止息。 於是,佛教先以「四正勤」來鼓勵眾生精進方法,「未生善者令生起,已生善者令增長;未生惡者令不生,已生惡者令斷除。」以這四種精進之道,降伏生死疲勞的業因,可以漸漸讓眾生離苦。 還有一些人,以為天天燒香拜拜就是精進,若不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斷除習氣煩惱,修正身口意業,持續增上道念,事實上也都只是廣修善法而已。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三好端正身心,於內培養菩提心、於外力行菩薩道,如此才算得上是「正精進」。 有一位會長分享他在佛光會的轉變與成長,他說:「以前一個人在家用功,以為自己與世無爭,每天讀誦經典,也覺得精進且境界不凡……直到成為佛光會的會長,開始為人服務,學習走入人群,在人我往來間,才發現原來自己好惡取捨,亦充滿貪瞋嫉妒,也發現過去學佛並沒有因此而謙卑,反而會有看不起別人的傲慢,乃至『我執』等種種難以調伏的業因。」有了這些發現後,讓他更加慚愧精進,不斷修正觀念並身體力行,多年後,也才更了解星雲大師為何主張「離開生活,談不上修行。」 原來,以佛法用在現實生活,運用在人我間,才能真正廣修六度波羅蜜。他說:「難怪星雲大師要我們學佛者不可離群、不可以逃避,而是要勇於『向自己宣戰』,更要在因緣聚散裡洞察『空性』,因不住而常覺,於是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前能後、能冷能熱。這「能」的修養,讓他更加體會學佛者要從發心立願中,依「利他」而完成「自利」。 佛光山每周日安排的「福慧家園」修持、各道場固定的「共修法會」、佛光會各種利他的善行,或成立讀書會因閱讀而開啟智慧。總之,讓自己時時入佛知見,覺知「正精進」的重要,方能如《八大人覺經》所云:「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身為佛弟子,千萬不可散心放逸。 前一篇文章 忍辱的真義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本心常覺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