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章剪紙 融入畢卡索元素

文/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5.05.15
1970觀看次
字級
台灣剪紙藝術家李煥章上月九日辭世,享壽九十歲。剪紙是一種常民文化,屬於女紅手藝,李煥章全心投入,脫俗轉精,一刀刀、一幅幅展現剪紙藝術的風華,既流露個人的生命光采,也為我們增添珍貴的文化資產,更為台灣民間藝術寫上輝煌的一頁。圖/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提供
明代文徵明書寫蘇軾〈赤壁賦〉。文徵明字體細緻,李煥章以陽刻表現其優美典雅,黑色綾紙顯現書法的質感與特色。圖/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提供

台灣剪紙藝術家李煥章上月九日辭世,享壽九十歲。剪紙是一種常民文化,屬於女紅手藝,李煥章全心投入,脫俗轉精,一刀刀、一幅幅展現剪紙藝術的風華,既流露個人的生命光采,也為我們增添珍貴的文化資產,更為台灣民間藝術寫上輝煌的一頁。李煥章鍾情剪紙五十多年,肩負創作與傳承的使命,為民俗藝術燃燒自己而無怨無悔。

李煥章一九二五年出生於中國大陸山東臨沂。一九四八年,國共內戰,他成為流亡學生,一路南行,自臨沂到蘇州、南京,四處遷徙。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到澎湖,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投身軍旅。一九五九年復學,補修一年,順利畢業,被分發到台北西松國小任教。

剪紙是他童年的記憶,他在中正國小兼任輔導組長期間,重拾剪紙技藝,融入教學也運用於輔導工作,讓學生「游於藝」放鬆心情,獲得良好的效果。他曾自白:「以前家鄉嬸子、大娘們的手藝都很巧,會剪會繡,像窗花、鏡花、鞋花,在長期耳濡目染下,對剪紙發生興趣,跟著學會了一些剪紙的基本技法,甚至還幫她們描繪剪紙的圖案。」

基本上,剪紙有三個必備的三要件,紙、剪刀、雕刻刀。李煥章指出,遇到很精細的東西,如很小的葉子、很小的圈圈,用剪刀是沒辦法處理的,必須用雕刻刀才能做出。他的剪紙原則是外剪內刻,大處用剪刀,小處用刻刀;他還自製了一個剪紙墊板─「蠟板」,它軟硬適中,讓他能乾淨俐落地雕鏤出精美的作品來。

傳統的剪紙,大多以宣紙和棉紙做為基本素材。為了配合不同的創作題材與內容,達到適切又傳神的效果,李煥章特別增加色紙與雲彩紙。有鑑於紙張不易保存又難抵溼氣侵襲,他想到故宮名畫之所以千年不壞,關鍵在於材質,於是改以綾、絹來創作,也引入日本深淺濃淡的色紙做為套色之用。這些改進讓民俗剪紙提升到審美層次,展現雅致又不褪色的藝術價值。

一九八九年,他從教職退休,全心精研剪紙藝術,多次進出大陸,尋訪剪紙重鎮、觀摩剪紙技藝,並深入博物館蒐集相關圖錄與文獻。在剪紙的造型與構圖上,他扎根於傳統,融會中西美學元素,展現具象、抽象多元藝術造型,開出剪紙的現代意義。他取材民俗、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典小說、書法字畫與青銅文物,融入馬諦斯(Matisse)、畢卡索( Picasso)的現代藝術元素。「創新」是他提升剪紙藝術的原動力,而賦予民俗藝術新生命則是他的終極關懷。

例如長篇巨幅作品〈蘆雁〉、〈八仙慶壽〉、〈清明上河圖〉、〈鑑真和尚〉等,李煥章在捕捉意象、構圖設色與安排情節上,匠心獨運,儼然是一幅幅精采的「敘事圖」。又如他耗費六年才完成的〈八十七神仙卷〉,畫中以道教故事為題材,描繪眾神朝覲元始天尊的場面,他以虔誠之心,精心一刀一刀的創作,也締造了另一座藝術高峰。

二○○七年台北市圓山兒童育樂中心成立「煥章剪紙藝術館」;二○一一年新北市政府公告「剪紙」登錄為傳統藝術,李煥章為保存者;二○一四年文化部指定李煥章為「重要傳統藝術剪紙保存者」,為老人家戴上「人間國寶」的冠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