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畫藝術大師」陳興才的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祖孫三代都是做年畫的,每年春節前都是他們最忙的時候,而今年,陳大爺除了忙碌之外還遇上了一件煩心事兒。
八十二歲的陳興才老人越到春節越忙,四川綿竹人過年有貼門神的習俗,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喜歡陳大爺做的年畫。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他目前是製作年畫年齡最大的民間藝人。過了這一年,陳興才的大孫子陳剛不再跟他學了。因為,年輕人想學博物館的畫法。
陳剛所說的博物館指的是綿竹市年畫博物館,館裏集中著一批美術院校畢業的專業人員,在收藏、整理傳統年畫的同時,他們還研究、創作新式年畫,這些新創作的年畫被稱為創新年畫,陳剛的二叔陳雲祿就在這裡工作。
陳興才一輩子只帶兩個徒弟,一個是二兒子陳雲祿,另一個就是大孫子陳剛,兒子跟博物館的年輕人搞創新去了,老人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可沒想到孫子也中途變卦,這讓老人很不高興,早知道這樣,當初孫子何必要千里迢迢從廣州回來跟他學年畫呢?
在陳興才老人的眼裏,製作年畫無論從內容到形式,一招一式都應該嚴格遵循傳統,這樣做出來的年畫才能稱得上原滋原味的綿竹年畫。對於陳興才的執著,兒孫們都有些不以為然,畢竟時代在一天天發展,老的東西也應該有所創新。
陳興才答應陳剛,一過完年,就讓孫子去跟二叔學創新年畫。他說,不管是傳統年畫還是創新年畫,創作的目的都是為春節增添喜慶氣氛,只要能受群眾喜愛,年輕人願意做什麼他都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