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公民風場 成立9個月解散

 |2015.04.28
806觀看次
字級
澎湖發展低碳島廣設風力發電機,不過風車運轉聲響也讓部分居民受不了。圖/肇瑩如

【本報澎湖訊】為打造低碳島,澎湖縣政府去年成立首座全民入股的能源公司「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澎能),但大股東今天表示正辦理公司清算,首座公民風場轟轟烈烈上場才9個月,就吹了熄燈號。

澎能由澎湖縣政府主導,去年成立時由縣府、台汽電各出資500萬,中興電工出資400萬元,今年初預計增資至2億元,縣政府、台汽電各持股25%、中興電工持股20%,另由澎湖縣民認股30%。

陳姓縣民說,當初澎能以「住民入股、利益全民共享」訴求,吸引千人申請,最後抽出810位「準股東」,沒想到「縣民入股」尚未繳款,公司就宣告玩完。

「真的很可惜」,呂姓縣民說,縣府宣導依照再生能源條例等相關法規,建廠時政府給獎勵,所發的電,政府不但保證收購,還保證價格,絕對穩賺不賠,「原本想用10萬元搏搏看。」

澎能大股東今天證實公司即將歇業,因要先清算澎能轉投資設立的子公司,最遲明年澎能就會走入歷史,目前澎能所有辦公設備已標售完畢;「縣民股東」的風電夢空歡喜一場,也慶幸「還沒繳款,沒有損失」。

行政院2011年核定「建置澎湖低碳島專案計畫」,規畫澎湖縣成為台灣首座示範低碳島,發展風電是其中的重要目標,近年政府多次邀請產官學界到澎湖考察風電環境,但澎能成立不到1年即關門,官員坦言會打擊澎湖後續開發風電的意願。

澎縣府表示,澎能結束營運主要原因是資金不到位,以及初步評估獲利率太低,董事會決議設停損點。

經濟部指出,澎能解散,必須向經濟部提出修正計畫,釐清原規畫的6.4萬瓩的風場要怎麼善後,如果該風場還要繼續開發,考慮交給台電或其他廠商繼續執行。

台電表示,確實有評估是否承接澎湖開發風場的計畫,但由於澎湖連接台灣本島的海底電纜開發計畫受阻,若開發澎湖風場,電力卻無法輸往台灣,會缺乏開發效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