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花蓮縣推動的綠能電動公車。國內大客車車齡普遍居高、老舊情形嚴重,交通部表示,預計10年內購入1萬輛電動公車,取代柴油市區公車。圖/段鴻裕
【本報台北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大幅增加,然而國內大客車車齡卻普遍居高、老舊情形嚴重。國民黨立委陳根德日前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老舊大客車除造成環境汙染,也增加乘客安全風險,主管機關應積極輔導業者汰換。交通部答詢表示,預計10年內購入1萬輛電動公車,取代柴油市區公車。
陳根德指出,全台1萬2000輛遊覽車中,車齡10年以上就有4317輛,其中3339輛為12年老車,約占總數的3成。此外,市區公車除台北市,包括直轄市的高雄、台中、台南,普遍車齡也偏高;國道及公路客運,甚至有20年以上車輛仍在行駛。
陳根德說, 一般而言,車輛屆滿12年車齡,無論各方零件都已老舊疲乏,再以維修檢驗通過方式管理,運轉風險仍高。環保署空氣汙染物排放資料庫顯示,民國98年懸浮微粒PM10與PM2.5汙染源排放量比例,「車輛」僅次於「營建及道路揚塵」及「工業排放」,排名第3,老舊車輛造成的汙染更是新車的數倍。
交通部表示,截至民國102年底遊覽車營運狀況,國內遊覽車平均車齡7.8年,以「未滿5年」占37%最多,較100年底已減少0.5年。為因應旅行業接待陸客觀光團使用的遊覽車品質等市場機制推動下,已逐步汰換車輛。
公路總局統計,去年度共補助汰換國道、公路客運241輛,也協助地方政府汰換205輛大客車。10年以上營業大客車(不含遊覽車)車齡已從17.71%降為15.29%;交通部也將持續推動相關補助計畫。
環保署表示,根據柴油車第5期排放標準規定,所有柴油車輛必須搭載車上診斷系統,透過電腦自動監測車輛,可有效提示車主維修保養時間,以改善汙染。
此外,環保署、交通部及經濟部也共同合作,推動以電動公車取代柴油市區公車及一般公路客車,預計10年內陸續購置1萬輛電動公車,減少民眾接觸車輛廢氣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