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正常老化與早期失智「傻傻分不清」,醫師表示,健忘與失智常是一線之隔,若家中長輩原本拿手的事物嚴重失常,或是認知功能比一、兩年前差,應及早到精神科、神經內科就醫。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症早期的警訊,包括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例如數學老師算數卻出錯、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還有對時間地點混淆,甚至會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等。
另外,失智早期症狀還包括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或是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的位置,例如把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一旦東西找不到,還會指控他人偷竊。
有些人平常就迷糊、記性較差,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胡朝榮表示,國外發現,若評估屬輕度認知障礙,是失智高風險群,每一年變成失智風險百分之十到十五,因此若跟前一年比較,發現認知功能退步,就要小心。
若長輩獨居、子女平常不在身邊,長輩很容易沒有病識感,甚至會發生煮食物忘了關瓦斯等意外,建議子女還是得定期探視,及時瞭解長輩認知功能是否退化,六十歲以上長輩也可以每年定期作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