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銀行新推出的網路ATM機制出現漏洞。國內銀行及網路資訊安全專家發現,駭客已有能力竊取網路ATM客戶的金融晶片卡密碼,只要三秒鐘,就可完成假交易,專家建議銀行向消費者提出警訊,找出解決方案。
去年國內網路銀行爆發駭客入侵盜領案後,銀行被迫取消網路銀行非約定轉帳,多家銀行遂推動網路ATM,利用無法被複製的晶片金融卡,進行網路轉帳。
儘管晶片金融卡防偽性高,但因須在個人電腦上操作,成為駭客入侵漏洞。刑事局日前破獲駭客陳南宏自製「SMART」木馬程式竊取網路ATM交易密碼案,宣告網路ATM安全機制已被破解。
駭客利用個人電腦在開放網路環境下操作的漏洞,植入木馬程式,側錄網路ATM用戶在網路銀行虛擬鍵盤鍵入的金融交易密碼及帳號等資料,然後只要下一個指令,就可在三秒鐘內將網路ATM用戶一天最高轉款限額十萬元轉出,完成「假交易」。
雖然警方迄今未接獲ATM網路遭盜領的報案,但據了解,銀行業者遇到此類事情,多以「糾紛」案件賠錢了事,因此可能已有網路ATM用戶受害。
網路資訊安全專家表示,除了陳南宏自製的「SMART」木馬程式外,目前網路上已出現多支「可破解金融卡密碼」木馬程式,且下載次數相當高,令人憂心,如果未提出解決方案,恐引發金融風暴。
專家指出,一般ATM提款機屬封閉性網路,沒有被駭問題,但網路ATM在開放性的網路上操作,只要駭客在網路ATM用戶個人電腦中,植入木馬程式,駭客就可輕易入侵個人電腦,從安全機制的漏洞取得金融卡密碼,再進行盜領。
為了防堵漏洞,專家建議網路ATM用戶完成轉帳手續後,一定要將金融晶片卡從晶片讀卡機上拔除,並在個人電腦上加裝防火牆,隨時提高警覺,而銀行也應向消費者提出警訊,提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