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史書趣】漫話《三國演義》裡的敗筆

張天野 |2015.04.13
1260觀看次
字級

文╱張天野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來以其精到的筆觸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眾多讀者為之折服。

但任何文藝作品都有其局限性,難免會有敗筆存在,《三國演義》亦不能免。

《三國演義》的最大硬傷,前人都看得真切,只有上半部寫得精釆,後半部鬆鬆垮垮,尤其是諸葛亮死到三國歸一這十五回,太過簡略,文筆也略顯潦草,讓人不忍卒讀。

當然,「前緊後鬆」是四大名著的通病,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四大名著只能算兩大名著,因為都只有半部好看。

《三國演義》除結構性硬傷,在人物刻畫上也存在明顯不足。魯迅先生評價《演義》時曾說過:「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第十九回劉備兵敗,與關、張失散,途中絕糧,去村中求食,百姓聞是劉豫州,爭相進飲食。本來小說寫到這裡,足以顯示劉備仁厚之名遠播,接下來「劉安殺妻」故事就不僅狗尾續貂,而且有些滅絕人性了。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劉備顯然沒做到,本質上這和曹操殺呂伯奢全家沒什麼區別,試問劉備「仁」在哪裡?

諸葛亮是小說主角,在他身上也有很多硬傷。除魯迅所說外,筆者覺得斬馬謖那回就有不合理之處。

馬謖立軍令狀,丟了街亭,斷送了第一次出祁山,按說殺了不冤;可對比華容道關羽立軍令狀放曹操而被寬宥,就覺得孔明執行軍法是雙重標準,難道僅因為關羽是劉備的拜把兄弟嗎?

須知,馬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在三國後期的地位絲毫不亞於關羽在前期的地位,為何孔明不讓其戴罪立功?

對關羽刻畫,羅貫中可謂不遺餘力,但也有前後矛盾的地方。第七十三回關羽聞劉備封五虎將,關羽大怒,說:「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此描寫充分展示了關羽驕傲的個性;但是再看第五十三回戰長沙,關、黃二人惺惺相惜,筆者不知哪個是真關羽,哪個是假雲長了。

同樣的矛盾也出在黃忠身上。關黃戰長沙,長沙太守韓玄要殺黃忠,多虧了魏延出手,黃忠才免了一死;第六十二回黃、魏爭功,黃忠竟然對劉備說魏延違犯軍令,要斬救命恩人的頭,老將軍的「義」大約跑到爪哇國去了。

小說對趙雲的年齡描述也有瑕疵。趙雲剛出道時才十七八歲,而劉備當時已三十多,劉備年長;劉備白帝城托孤,終年六十三歲,六年後,諸葛亮四出祁山,趙雲病故,年齡是七十開外,又成了趙雲年長。看來羅貫中算數不及格啊!

雖然,演義有著這樣那樣的敗筆,但瑕不掩瑜,《三國演義》仍不愧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佼佼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