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郭壽旺
實踐大學國際長
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國長年錯綜複雜的歷史糾結、時分時合,有著貌合神離、若即若離的關係。帝國時期的恩怨情仇,歐盟時代的競爭合作,為這兩國寫下世界版圖上獨特的篇章。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城裡,看見奧匈帝國時期的氣度與榮耀,帝國時期首都的氣派仍在,輝煌的國會大廈,壯麗的漁夫堡,看見帝國遺留下的歷史資產為匈牙利提供了榮耀再起的養分。然而,加入歐盟後,兩國邊界打破,匈牙利卻未能成為歐元國,國家歲收僅依賴農業和部分觀光業,喪失了躋身「新興國家」之林的機會。
長達數十年共產統治,匈牙利急於掙脫共產思想的束縛,開放觀光與國際接軌,少了國際都會的絢爛與喧鬧,旅人們著迷於布達佩斯的浪漫悠閒,然而在這份不該有的寧靜背後,隱藏著匈牙利青年外流的危機。封閉的匈牙利,滿布荊棘。
平坦有序的高速公路和整齊規律的市容規畫,讓旅人們察覺已進入不同國度。奧地利傲人的經濟成長和宜居城市的美譽,印證在整體國家的觀感。首都維也納保有帝國時期的格局和氣度,文化資產的妥善保存和運用,延續了奧匈帝國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大國氣度。將軟文化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造就了奧地利無可取代的國際地位。
經典電影《真善美》五十周年慶,未見音樂之都薩爾斯堡為了大發觀光財而同意湧進大批觀光客,反而為了永續薩爾斯堡的唯美浪漫,為了保護山城的寧靜氣質,奧地利人選擇限制興建觀光飯店,控制遊客數量,少賺一點錢,卻多保存一點湖光山色獨特之美。
奧地利人豐厚涵養和格局的表現,成就奧地利的國際尊嚴,除了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和商務人士外,眾多國際組織紛紛選擇維也納設立分部。開放的奧地利,一片光明。
驅車往返奧匈兩國,景色變換從一片青綠的廣大平原到一層層起伏的阿爾卑斯山脈和如仙境般的湖區,極致的視覺享受。然而從一片祥和的寧靜走入一道無奈的死寂,卻有種強烈的知覺衝擊和領悟,原來,國與國之間的那條線,不在於有形的領土分界,而在於無形的人文素養上。
一個活在真、善、美土地的人民,對於外來遊客的某些「亂入」行徑,總以包容的微笑回應;一個憂愁於每日生計和未來不確定性的國民,少了幸福何以快樂,期待他們給與陌生人發自內心的笑容就更顯得苛求。
奧匈帝國瓦解已逾一個世紀,奧地利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中立國,致力於創造幸福的國度;匈牙利的歷史命運多舛,看得見他們正努力甩開包袱,期待改變自己的命運。
台海兩岸分隔六十餘年,分開的不僅僅是疆土,還有人心,曾經幸福的台灣,可仿效奧地利再創幸福的國度,讓世人稱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