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斑蝶 加州過冬 撰文:林心雅 (Hsin-ya Lin) |2015.03.29 語音朗讀 30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午後陽光照進林間,用長鏡頭拉過去看「蝶叢」的廬山真面目。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第一次親眼看到帝王斑蝶交配,上面是雄蝶(後翅中間有兩點黑色性斑),下面雌蝶則仰躺著。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解說員在現場展示帝王斑蝶的卵,比芝麻還小,通常產在乳草葉背上。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帝王斑蝶幼蟲主食是有毒性的乳草,成蟲體內已蓄積大量毒素,較不會被天敵捕食。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若不仔細看,過冬蝶叢懸掛高處,真的很像一叢叢枯葉。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撰文:林心雅 (Hsin-ya Lin) 攝影:林心雅&李文堯 (Wen-yao Li) 蝴蝶芳蹤何處覓 十幾年前,就聽說在加州可看到帝王斑蝶過冬的叢聚景象。那時我們特地到傳說中的棲地之一莫洛灣(Morro Bay)尋找。帝王斑蝶是橘黃色的,想像中,如有成千上萬帝王斑蝶聚在一塊兒,應該很醒目很容易發現,結果兜了好幾圈,卻遍尋不著。 近年因緣際會,經過舊金山南邊的蒙特利海灣(Monterey Bay),聽說那兒也有一處帝王斑蝶過冬棲地,專程前往探勘。見入口有解說義工,頓時安心不少,這下不用擔心找不到蝴蝶了。跟著人群往林裡走,走一圈出來,看到的蝴蝶卻屈指可數。 奇怪,不是說有「成千上萬」隻嗎?正想回入口請教義工,旁邊一位中年婦人先問了:「並沒看到什麼蝴蝶啊?」她身旁友人回答:「有,牠們都在樹上,要仔細看……來,這裡有望遠鏡……」 「哇!樹上真的有好多蝴蝶耶!」我也好奇湊上去看個究竟,忍不住「哇!」跟著驚嘆,原來蝴蝶在高處樹枝上,閤著翅膀成串懸掛著,就像一叢叢枯葉似的,若非有人指點,根本看不太出來,難怪之前都找不到!帝王斑蝶密密麻麻排列,奇特的景象令人驚豔,終於看到傳說中的帝王斑蝶樹叢了。 憑本能千里越冬 帝王斑蝶分布範圍廣泛,夏天最北至加拿大南部,在北美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蝴蝶。牠們翅膀有顯眼的橘黑色斑紋,雙翅張開約九至十公分;雌雄異形,雄蝶的後翅中央有一黑色性斑,身形比雌蝶大些,其黑色翅脈也較雌蝶來得細。 北美帝王斑蝶以洛磯山脈劃分為東西兩大族群。每當十月天氣轉寒,帝王斑蝶本能地向南飛以逃避冰凍的氣溫──洛磯山脈以東的族群會往南遷徙到墨西哥中部山區過冬,洛磯山脈以西的族群,則遷徙至加州中南部沿海地區。從北到南,有些甚至飛行逾一千英哩(超過一千六百公里,等於台灣南北來回四次不止)。 到十一月,帝王斑蝶多已到達過冬棲地,西部族群以南加州的匹斯莫州立海灘數量最多,每年十一月到二月來此過冬的帝王斑蝶,數量約有兩萬到二十萬隻不等。這些千里迢迢南下過冬的一代,被稱為「超級世代」(Super Generation),可活六至八個月。 在晴朗的冬日,超級世代帝王斑蝶會飛離棲樹,尋找花蜜和水以補充養分。二月情人節正是帝王斑蝶求歡季節,雄蝶交配後不久即死去。二月下旬當天氣開始回暖,雌蝶往北遷徙產卵,不久也死了。帝王斑蝶北遷之行似乎到此結束了,其實不然。我們先從其生命周期說起。 羽化的生命周期 雌蝶一生可誕下好幾百粒卵,乳白色的卵如針頭大。因其幼蟲只吃乳草屬植物(Milkweed),交配後的雌蝶會四處尋找合適的乳草,將卵產於葉背上。蝶卵約三至六天孵化為幼蟲,視環境溫度而定。幼蟲先將卵殼啃光,接著日以繼夜大啖乳草嫩葉。 接下來十五至二十天,原本僅○點一五公分的幼蟲,會長到約五公分的毛蟲,體重相當於增加二七○○倍──此速率相當於人類嬰兒在兩周內長到灰鯨那麼大!正因這般快速成長,幼蟲在此期間會蛻皮四次。 發育成熟的毛蟲會尋找穩固之處結蛹──先吐絲織成一塊絲墊,將尾部固定絲墊上,頭下腳上成為J字形。經過十五至二十小時,毛蟲蛻第五次皮,露出綠色的蝶蛹,蛹上綴飾一排精巧的金點。 約莫過了十天,綠蛹變成透明的。破蛹而出之際,羽化的帝王斑蝶從腹部將體液注入翅脈,將皺皺的翅膀慢慢撐開。待翅膀乾了,牠們便展翅加入遷徙行列。 多世代千里遷徙 春夏出生的新一代帝王斑蝶繼續北飛,交配,將卵產於乳草,然後死去。夏蝶的壽命僅六到八周,但下一代會繼續往北,一路追逐而乳草成長。此過程周而復始,在整個夏天重複四至五次。 到了秋天,新誕生的帝王斑蝶不會交配死亡,而是本能知道要一路往南遷徙。牠們壽命是父母的十倍,須靠長壽和無比耐力,努力回到好幾代之前曾祖們過冬的棲地。隔了四、五代之久,帝王斑蝶怎知道牠們先祖們曾在哪兒過冬呢?牠們如何傳承這千里遷徙所需資訊呢?科學家猜測是基因傳承,也可能是地球磁場或太陽位置的引導,答案迄今仍莫衷一是。 我們在加州所看到的,正是洛磯山脈以西的「超級世代」。看這些過冬成蝶密密依附枝葉,在陽光輝映中彷若繁花錦簇。美麗神奇的不僅是「蝶叢」景象,牠們多世代遷徙更令人驚嘆。這麼纖弱的羽翼,導航本領卻遠遠超乎想像,年復一年,用好幾世代的生命完成南北長達三千公里的旅程,才是最不可思議、最動人之處。 前一篇文章 攝影賽 動物成主角 下一篇文章 【天地大美】在滇池與紅嘴鷗共舞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