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料理 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門倉多仁亞 |2015.03.23
2201觀看次
字級

文/門倉多仁亞

小時候,母親做的每一道菜我都非常愛吃。母親是德國人,不過,她不常做德國菜。我想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很難買到做德國料理的材料,第二是她不會那麼拘泥於德國菜。

母親是跨國婚姻,比起局限於自己的國家,她很有世界觀。小時候看過母親的食譜書,A4大小,硬紙製的簡單封面非常漂亮,讓我十分憧憬。

平時,母親製作的料理算是西歐家常菜吧,為了讓孩子愛吃,她常做茄汁雞肉炒飯、茄汁肉醬麵,以及充滿乾爽風味的英式咖哩等。西歐料理,水煮馬鈴薯是主食,肉類料理為單品。母親不喜歡肥肉,因此,餐桌上鮮少出現豬肉。

她最常端出的是我喜愛的香煎雞胸肉。雞肉沾上麵粉、蛋汁和麵包粉,用油煎。配菜通常是各式蔬菜,胡蘿蔔、菜豆、包心菜或玉米,上面會淋上少許肉汁醬。

料理即便簡單,我們也都一定要布置餐桌,在德國不事先布置餐桌,會給人寒酸可憐的印象。因此,一定要鋪上桌巾(孩子還小時,母親會選用即使弄髒也方便擦拭的塑膠布,但盡可能找類似布的質感和耐看的花色),擺上整套餐具、飲料杯、刀叉、甜點用湯匙等。就座後,為大家盛遞料理一直是我的工作,接著一家人就開始享用。

當時,在日本很難買到彩色甜椒,若買到,母親就會製作甜椒鑲肉。絞肉中混入洋蔥、蛋等材料,之後再和入生米,填入上端切除的甜椒中後蓋上,以番茄醬熬煮。一人一個彩色甜椒盛在盤中的樣子,看起來非常豪華!現在我仍不時會製作這道料理。

母親的料理雖簡單,但她以新鮮食材用心製作,盡量不使用罐頭、冷凍、即食等這類食品。那時,在日本製作西歐料理的費用較高,因此,母親也會考慮成本預算。我記得母親用盡心思控制成本,例如,改良版的焗烤白花椰菜。在德國如乳脂般的白花椰菜是很大眾化的食材,搭配白醬或起司非常合味,可是在日本白花椰菜可是非常昂貴的食材。因此,母親做這道菜時,一半用白花椰菜,一半用綠花椰菜,以降低成本。對母親來說,雖然費工夫,不過這樣色彩更漂亮,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料理!也是我至今仍常製作的料理之一。

讓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莫過是餐後甜點,有時是水果拼盤。在日本水果出乎意料地貴,草莓季節想吃個過癮,沒預算時,母親就把草莓和香蕉像沙拉般組合起來,淋上檸檬汁和砂糖調拌,這是節省開支的做法,但它們是多對味的組合啊!加入優格也很棒。

小時候,我家另一道招牌點心是果凍。記得母親會用各種水果製作果凍。其實,最想吃的是母親。為什麼呢?因為果凍中富含膠原,母親常說:「膠原能使指甲結實,是好東西喲!」母親留有漂亮的指甲,也常塗指甲油,而膠原是指甲的必要養分。

平時母親很忙,所以只做簡單料理,不過,在節慶日時仍會做些特別料理。對母親來說,最重要的節日就是耶誕節。耶誕節時,她一定要製作整套的耶誕大餐。對孩子們來說,也是練習規矩用餐的好時機。

那天,會鋪上一點噴濺都會弄髒的純白麻布桌巾,餐桌擺上耶誕節專用的盤子和玻璃杯。套餐料理依序一道道上桌,最先是開胃湯,再來焗烤菠菜火腿、綜合沙拉,主菜是烤雞配水煮馬鈴薯,另一套蔬菜料理燉煮紫包心菜也同時上桌。雞肉由父親分切,讓大家盡情享受。主菜後的甜點是巧克力慕斯。這些都是手工製作,高湯以雞肉熬煮,焗烤菜的醬汁也是母親自製的白醬。

現在回想起來,母親在何時及如何準備這些料理呢?原來她犧牲睡眠時間為我們烹煮,真是太感謝她了。這一切我歷歷在目,母親的耶誕大餐,每年都如出一轍。「咦?好無趣喲!」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我可不這麼認為,全家每年一起享用,這是我們的傳統,每年家人團聚共享這套大餐乃一大樂事。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本文摘自積木文化出版的《德式廚房管理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