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宋滌姬高雄報導】「清明夢」是什麼夢?如何能發現家人有極早期失智症呢?佛光山南屏別院二十一日禮請《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科主任楊淵韓醫師,以「東西方的對話:心念與大腦」為題,為五百多名聽眾「解夢」,並提出「護智」的方法。
心定和尚以唯識觀點,用現代化的語言,說明當身心接觸物理世界時,產生苦、樂、憂、喜等感受,面對這些感受,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與行動,這些是第六意識的分別意識。如果一直強烈抓取、至死不放,是第七意識的作用,而修行者能控制第七意識,儘管在夢中也能清楚這是夢,情緒不隨夢境波動。而第八意識就像記憶體,是我們的心靈DNA。
楊淵韓以醫學觀點解釋,認為修行者的夢中表現類似醫界所稱的「清明夢」。作清明夢時,能知道這是夢,能主動控制自己情緒,也能看見自己在作夢。
楊淵韓請教心定和尚:「清明夢是好事嗎?」心定和尚肯定地回答:「不是。」並以《心經》「無智亦無得」之語,說明佛門追求「無念」,清明夢表示還有執著,與佛法不相應。
「禪修能改變生理嗎?」楊淵韓以美國醫學研究說明,禪修行者在進入覺性和禪坐過程中,腦波逐漸出現高振幅伽瑪波。意指禪修者的心智比較不會退化,因此禪修是預防失智的好方法。為讓大眾能及早發現極早期失智症,他提出「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讓大家能為自我及家人篩檢。
此外,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也和南屏別院合作,開辦「護智學苑」,由家屬陪同學員一起參與。
護智學苑課程內容為太極拳、書法、繪畫及《佛光菜根譚》導讀等。據參加者家屬表示,病人認知上無顯著退化,肢體活動有進步,憂鬱現象也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