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相逢

文/歐銀釧 |2015.03.18
1685觀看次
字級

文/歐銀釧

每每看到圖書館,就想到那些日子。如果青春是一條河流,那麼,我的青春之河滿是書本,一本本書隨著時光漂流。

閉上眼睛,總是看見那個圖書館和那個早晨。

我是早到了。

清晨的慢車載著我離開台北,來到桃園。

校園的文學課還未開始。花朵迎風。陽光灑落。

圖書館已經開門了。館員早早來到。閱覽室還是空著。

鑽進圖書館。書排列其中。一排排,一行行,像海洋裡跳躍的海豚。

開架式的圖書館。進入其中有如漫游書海。

這是夢開始的地方。青春時期,我曾研習圖書館學,想當個圖書館員,後來卻未能如願。翻讀架上的書,想著多年前曾修習的「分類編目」課程。

帶著回憶的圖書館,有如無邊無際的海洋。

走到中間的書架,忽然有個少年出現。

他推著裝滿等待上架的書車,走過靠牆的窄窄通道,把一些書上架。看起來似乎是清晨提早到學校,在圖書館幫忙的學生。

那是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好像是我青春時期班上的一個男生。

我繼續繞著書架。

「在一個迷宮裡。書與書之間編織著看不見的絲線,編織成一個知識的衣裳,我們行走其間。」有個暑假,我在台灣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實習,曾在寫給朋友的信上這麼描述:「這個夏天,我住在知識的衣袖裡。」

那時還在夢的年紀,繞著書,讀著書,青春多愁。

從海邊到城裡去上課。我可能迷航,也樂於迷航,沉浸在書海。埋首在圖書館學的課程裡。彷彿在深海裡游泳,我們練習寫書的摘要,並且把書分門別類。

那時,校園裡有位教授剛從美國回來。捲捲的花白頭髮覆蓋著一張滿是童趣的臉。她曾在美國的兒童圖書館工作,為孩子們找書、說故事。彼時,我們都很嚮往,期待也能加入圖書館服務行列。

人生充滿著各種可能。畢業後,我又去讀中文系。可是,每每看到圖書館,就想到那些日子。如果青春是一條河流,那麼,我的青春之河滿是書本,一本本書隨著時光漂流。

光陰飛逝。

大清早,校園半睡半醒。

圖書館裡的書也是半睡半醒吧?輕輕喚醒一本書,那些書中的文字似乎眨著雙眼,睡眼惺忪。

捧著找到的書,來到另一個書架。

有個女孩站在「小說類」的書架前。

她剪了個娃娃頭,有點瀏海。瘦瘦高高的。專心的捧讀一本書。

什麼書讓她如此著迷?

女孩翻讀著她的夢。在喧鬧吵雜中,靜靜的和書對話。

繞過她,我繼續前進。往藝術的書類,尋找近日友人說起的《侍女圖》。

再回頭時,又遇見那女孩。

她輕輕翻動書頁,似乎怕吵醒了其他書。

為什麼大清早來到圖書館?

正巧她抬起頭來,我們相視而笑。一個清晨的相逢微笑。

「那麼早到?」她再度抬起頭時,我忍不住發問。

「噢!我早到了。今天要來上寫作課。我的文章老是寫不好。」

她說:「大家都還沒到,所以,我就先到圖書館看看書。」

「為什麼寫不好?」

「每次要寫就想到老師教的,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可是,我就被綁在那些想法裡,不知道怎麼開始?」她從書架上取了一本書,翻了翻又放回去。

「嗯!有時候真不知如何是好……總是停在那裡。有一次想到要讓文字轉彎,想了許久,還是停在那裡,不知如何讓文字轉彎?那麼多文字,怎麼讓它們轉過身來?」她憂心的說。

文字轉彎,文字轉身,有意思的比喻。我看著她,短短的頭髮,淺淺的微笑。多愁的年紀,她其實已在如詩如文的句子裡,只是自己不知道。

「我喜歡看小說,尤其是推理小說。腦袋裡有個故事,有個情節,就會設想著一些可能……」女孩說著說著,又低下頭看手中翻讀的書。

青春莫非是「只緣身在此山中」?

沉思中,女孩忽然開口問:「那麼,這大清早,你又是為何來到圖書館?」

果然,她喜歡推理。

「我來找張畫。」

「噢!什麼畫?」

「一張十七世紀的畫。」

「十七世紀?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了。」她繼續往前走,又回頭說:「這是學校的圖書館,不知道有沒有那麼久之前的資料噢!」

「沒關係,我找找看。也許會有的。」

我走到美術類的書前。

小小的書架通道,一早遇見的少年又推著車走過。

他的書車是空的,可能都上架了。

少年看了我一眼,眼神清澈,如藍海。

他繼續推車往圖書館的出口走。

書是靈魂。時間的靈魂。我在時間之河浮游。

終於找到一本有著《侍女圖》(Las Meninas)的畫冊。朋友說,那是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蓋茲(Diego Velazquez)在一六五六年的作品。畫中的光影、實景、虛景和布局十分奇妙。後來,畢卡索晚年重新詮釋委拉斯蓋茲的畫,在一九五七年期間反覆「重置、轉換、重新解構」,以新的方式描繪《侍女圖》。

翻看兩本畫冊,想見不同時代的記憶和思索。

「你找到你要的書了?」讀小說的女孩經過。

「嗯!」

女孩捧著她從書架上抽取的書,「都是偵探推理的小說,我喜歡跟著作者推敲。可是,我自己就是寫不好,認識許多字,但是它們都散步去了。今天來上文學營,希望把走失的文字找回來。」

很會比喻的女孩,十八歲左右吧?她正走在文學裡,只是自己不知道。於是,我說:「噢!你遺失文字了?可能掉在哪裡?」

「可能掉在我媽媽的廚房裡。媽媽做飯時,喜歡喚我幫忙。有時我幫著理些菜,幫忙挑撿番薯葉……有時,鍋裡熬著湯,媽媽讓我顧著,她出去菜市場買菜,我就在廚房裡看書……有一次,鍋裡燉著蘿蔔排骨湯,我讀著《聊齋誌異》裡那一篇〈雨錢〉……」

九點上課時,女孩坐在最前面。

「文學來自經驗。今天早上,我聽見一篇好文章,作者是個十八歲左右的女孩,她說起自己難忘的讀書經驗。有一次,她幫母親看著一鍋湯。她帶著一本書到廚房,她說,鍋裡慢慢燉著湯,空氣中有白蘿蔔的香氣。書裡,一個書生打開門,一個老翁來到……」

女孩張著大眼睛,黑色眼珠轉動著,臉上帶著微笑。

少年推著書車,從圖書館的另一邊看著我們。

現場寫作時,女孩交了一篇文章,第一句寫著:「今天清晨在圖書館有個奇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