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成大能源研究中心教授張克勤指出,綠色能源相對環保,但發電量無法與核能相比,他比喻全台要鋪滿太陽能光板,且不能有縫隙,才可能達到核一到核四的總發電量。
張克勤說,愈先進的國家,用電量一定愈大,政府就要開始想「電從哪裡來?」核能發電廠、燃煤電廠發電量大,但對人民、環境的威脅高,綠能發電雖然碳足跡(生產、運送、使用到廢棄的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較小,但發電量與核電、燃煤相差甚遠,而且,也會衍生其他問題。
例如,風力發電會遇到風力不穩定,導致能量無法集中,機具產生的噪音帶來另一項環保問題;水力發電可能造成河川等生態破壞,少雨季節發電量少;太陽能的能量分散,密度低,需有大面積的吸收板,會受氣候、晝夜影響。
張克勤比喻,「全台要鋪滿太陽能吸收板,且不可有縫隙,再加上氣候保持在最理想的狀態,才有機會達到核一到核四的總發電量」,但若人民生活在太陽光電板下,可能必須每天都過著二十四小時要點燈的生活。
「用核電,真的萬無一失?」、「不使用核能,有替代能源能供應全台用電需求嗎?」他認為,每種能源各有利弊,政府需深思熟慮,通盤考量,做好配套措施,而國人也應理性,思考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