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翁 見證溪湖70年變遷

 |2015.03.08
6235觀看次
字級
溪湖鎮第一份門牌對照表,出自楊永川的手。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溪湖鎮九十歲的楊永川是戶政事務所「鎮所之寶」,他是台灣光復後第一批戶政事務所人員,見證溪湖鎮從日據時代到現代的種種變革,記憶都成歷史。

從「番社」重畫為道路門牌時,六十四歲的他用黑白電腦做出第一份新舊門牌對照表,率先推動「預留門牌」概念,造福溪湖鎮民。

「彰水路以前是飛機戰備跑道,叫做『陸軍大路』。」楊永川是道地溪湖鎮人,民國十五年出生,小時候接受日本教育,十八歲到高雄岡山飛機工廠工作,日文很溜,也懂漢字。二十歲適逢台灣光復,他回家鄉後考進戶政事務所,成為戶政事務員,一做四十四年。

「溪湖以前很多沙丘,濁水溪旁都是稻田、魚池,孩子牽牛走過堤防,夕照下的畫面好美。」楊永川對溪湖有說不盡的感情,過去戶口調查很詳細,不同姓氏的聚落很分明,每戶人家從哪裡來、有多少人,做什麼事他瞭若指掌,「溪湖糖廠鐵路帶來了商人,也帶動了溪湖發展」。

溪湖因商業進駐,房子一間間蓋起來,楊永川說,日據時代民宅以「番社」概念群聚,沒有門牌,信件送至番社內雜貨店,各自去領。

房子變多後,道路重畫必須加門牌,如何對照與整理變成大工程。

當時六十四歲的楊永川向兒子學習程式語言,用第一代黑白電腦畫出清楚的番社與新門牌對照表,並將空地門牌預留,對照表花了整整一年才完成,他說:「政府養我一輩子,這只是一點回饋,同事工作更方便」。

戶政事務所主任王翠琴說,這份對照表對同事幫助非常大,「至今無人畫得出第二份」。

楊永川耳聰目明,高齡近百還經營部落格「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由他口述、兒子代打,紀錄過去至今溪湖鎮點點滴滴,和他的心情。像過去溪湖鎮獨有的「暗燈」比賽,在他的部落格中也看得見。

楊永川認為自己很幸福,能看飛機、電腦、網路從無到有,「以前哪想得到世界會變成這樣,我不寫,有些東西就消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