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奚淞 雄獅美術.雄獅文創堂提供
圖/奚淞 雄獅美術.雄獅文創堂提供
文/黃長春 圖/奚淞 雄獅美術.雄獅文創堂提供
自謙為手藝人的奚淞老師,他的「白描觀音」體態豐盈,形神兼備,氣韻生動,不僅只以線條傳達出觀音的悲智之美,更傳達出線條難以呈現的穩定立體感,讓人見識到他在中國書畫的文人涵養,也讓人見識到他在西畫掌握造型的素描功力。
「描觀音時,心要靜定,因為毛筆性格多變,而宣綿紙又極敏感,鐵線描筆法是最樸實無華了。我描繪觀音時的狀態等於是調息打坐。」奚淞老師曾這麼說。因此,在這每一行雲流水、圓轉流暢,均勻調和的線條中,在在讓我感受到,一位禪修者在每一瞬間呼吸時,所留住的永恆當下。
奚淞老師常笑稱自己是老翁。但在精神上,我感到他像赫塞名著《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中,那位高貴年輕,對生命聖召有熱忱回應的王子,也是位自度度人,關懷他人,體魄健壯的擺渡人。
每每見到奚淞老師白描觀音川流不息的筆法,就像是見到恆河中連綿不絕的流水,隨筆生機,迤邐自然。即使是遇生命中的波濤洶湧.他都能透過「觀自在、寫心經」,而將槳控制合宜,擺渡得當。在那往返不斷的線條中,充滿了靜的動力、淨的妙有,與敬的慈悲。
一盞盞鑴印著奚淞「禪境佛意」筆墨作品的LED夜燈,是由奚淞、卓玉設計,與雄獅文創堂所共同創作設計的。其所散發出的光影之流,不僅僅是視覺的,靜下心來,會隱隱聽見源源不絕「AUM」的循環聲。
奚淞老師曾和我分享,這是一個源自東方古老文化,甚至早於佛教很久以前的宇宙源起之聲。
「AUM」中的「A」,是大喊長聲的「阿」,象徵河水奔向大海,讓整個世界甦醒,有出生、創造之意;「U」是水已流進大海的平靜音,有無限綿延的存在之意;「M」則是老人最後的一聲嘆息。而河水與海水又會化為蒸氣上升,冷卻凝結為雲霧,後又變為雨水落下,流進水泉與大海,往復不斷地從創造到死亡,從停止到新生的輪迴與再輪轉。
這一條超越時空的歷史大河,匯聚眾聲,有生之歡笑、老之哀嘆、病之呻吟與死之哭泣的不斷低吟AUM,就如赫塞於書中說的,這就是創世之前,那早已存在的自有永有者──神的聲音。透過夜燈的溫暖光影,奚淞老師流轉的筆墨線條,似乎立體了起來,充塞環繞於整個空氣中。
噓!靜心傾聽,似乎可以聽見源自心中的暖流,來自神的輕聲呼喚。頓時,我會心微笑了。原來,神與佛不在外面,就在我心中;也不在遠方,就在你我、近人的眾生相與眾生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