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涇縣七十四歲的文化館退休幹部王直創辦「王直助教中心」,為農村留守兒童當家長。五年來,在這個大家庭生活過的留守兒童達四百二十八人。
隨著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大批孩子缺乏父母照顧,成了留守兒童。二○○二年,王直利用原孤峰鄉文化站下屬的一個廢棄工廠房舍,辦起了留守兒童助教中心,孤峰、昌橋、田坊等鄉鎮農村的留守兒童紛紛來這裡生活。
現在,助教中心生活住著六十六個留守兒童,小的才十歲。王直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彎曲的山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他吹著哨子,帶著孩子排著長長的縱隊走過。中心出入有登記,晚上有巡查,每天記日誌。
助教中心聘請了五名輔導教師,兩名炊事員,兩名後勤管理人員。中心還擁有電腦、列印機、影印機、攝影機等學習設施,並通過募捐,投資數萬元建了圖書室。
王直對孩子們呵護備至。一天深夜,不滿十一歲的王成肚子痛得厲害,王直冒著大雨去找醫生,一連跑了三趟醫生都不在。後來衛生院長聞訊趕來,使王成得到及時治療。
孩子們過生日,王爺爺都要送上大蛋糕;孩子們學習進步,王爺爺自費獎勵;過節發水果、吃好菜;過年開聯歡會、抽獎、發紅包。為了減少成本,中心還養了十幾頭豬,專門供給孩子們吃。孤峰中學初二老師程鵬在助教中心當了五年輔導老師。他說:「以前我們家訪找不到家長,現在有王老直接聯係,方便多了。」
「為留守兒童當家長雖然不圖贏利,但為了讓助教中心能長期正常運轉,就得適當收費。」王直告訴記者,助教中心除貧困學生外,每人每學期收費一五○○元(伙食費九○○元,輔導費三○○元,水電、員工的管理費等三○○元)。這樣,實際上還不能做到收支平衡,他每年都得想辦法為助教中心貼補錢。
王直利用以前從事新四軍史料征集工作時建立的人脈,奔波於安徽和蘇浙滬等地,為貧困學生共募得資金八十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達三百九十五人次,有九十一名貧困學生得到穩定的結對子資助。經濟上並不富裕的老朋友在他的感召下,也紛紛與這裡的農村貧困孩子結成對子助學。
「救一個孩子就等於救了一個家庭,幫他走過最關鍵的一步,就等於幫了他一生。」老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