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案例三:98歲老阿嬤的生命圓滿謝幕(續)
談到「家人的心理準備」是否完成,對於「臨終親人能否順利往生」的影響,我就以我們兄弟最後陪伴及照顧開爸爸為例,在去年七月二十七日,我們全家人都到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病房為爸爸誦經、念佛,其實,當時開爸爸已經有往生的跡象了,但是我們兄弟在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還捨不得讓爸爸走。到了晚上,二弟開憲留在醫院陪伴,為開爸爸誦《金剛經》,念到一半,開爸爸居然對開憲說:「不要念了,先回家去找衣服和褲子,舊的也沒關係。」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很明顯的,他已經預知時至而且準備好了,二弟才警覺到,爸爸往生的時間已經接近了,我們不能因為親情的羈絆而讓爸爸錯失如願往生的契機,當二弟將這件事告知其他兄弟後,我們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共識。
我就將我們兄弟最後陪伴、照顧開媽媽和開爸爸的親身經驗及心歷路程,很具體地講出來與老阿嬤的家人分享,希望他們也能夠做足心理準備及形成共識,千萬不要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老阿嬤才能夠真正地善終與如願往生。
談到鼻胃管的部分,我建議將阿嬤的鼻胃管撤除,這樣她的身心才不會有負擔,才能輕鬆自在地往生。洪家的二哥也覺得給老人家插鼻胃管不妥,雖然心中有疑慮,但因為沒有這方面足夠的資訊,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比較好。經過我的提議和解說之,讓他們家人放下了心中的疑慮與不安,決定要將阿嬤的鼻胃管撤除。
我發現在病房裡播放的念佛機,旋律節拍比較緩慢,當作音樂欣賞無妨,但是做為往生助念,感覺上不夠有力量。我一再強調「往生」是一種行動(action),是需要有足夠的動能(power)來支持的,心定和尚錄製的念佛機中的六字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旋律節拍不疾不徐,而且鏗鏘有力,我認為非常powerful,極有助於臨終及往生者正念現前,開媽媽和開爸爸往生前後,我都是運用心定和尚的念佛機。所以我提議要採用心定和尚念佛機播放給阿嬤聽,永嚴法師就請人送過來。
另外,我建議從現在開始就要為阿嬤誦經、念佛、回向,但是永嚴法師告訴我,她原本也想這麼做,但是有個顧慮,因為一般大眾及多數病人家屬會忌諱聽到誦經、念佛的聲音,尤其是在醫院病房,一聽到誦經、念佛的聲音,就以為有病人「掛了」、「走了」,心中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負面而不祥的感覺。
唉!這真是極大的誤解,往生助念不能從親人捨報(停止呼吸)之後才開始,而是在捨報之前的關鍵時刻就要開始了,因為臨終者在捨報之前,就必須開始儲備積聚往生的「動能」,而家人隨侍在側,為其誦經、念佛、回向,正是幫助臨終親人積聚「往生的心靈動能」,就像火箭要準備「啟航升空」,一定要有足夠的動能。如果等到親人捨報之後才開始誦經、念佛、回向,好像引擎熄火了再啟動,實在講,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我和老阿嬤的家人整整談了一個小時的話,因為要趕去香海文化簽書,於下午三點半離開醫院。之後家屬就商請醫護人員將阿嬤的鼻胃管撤除,永嚴法師則帶領家屬為老人家誦經、念佛、回向,心定和尚念佛機也從普門寺送到醫院,播放給阿嬤聽。
當天晚上回到南華大學後,收到永嚴法師的簡訊,阿嬤在晚上九點二十五分安詳捨報,蒙佛接引。隔天傍晚,收到阿嬤家人的簡訊:「今天入殮圓滿,慈顏安詳,最後好似嘴角一抹臨別前滿意的微笑,似有好夢!謝謝開師父!」
老阿嬤沒有拖到器官衰竭,而能夠在體力精神還很好的時候,就能夠順利安詳捨報往生,真的是一大幅報,不過這並不是我的功勞,我只不過是個助緣而已,而是阿嬤全體家人的共識與誠心誦經、念佛的感應,促成她老人家自在地往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