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由美國「嬰兒潮」一代主導的二戰後全球消費市場榮景已逐漸淡去,而以中國人占主力軍的世界消費格局正悄然形成。即便是被稱為「第二代」中國消費者的青少年及二十多歲年輕人,其消費能力也不可小覷;尤其該群體將在二○二二年達到兩億人,是嬰兒潮一代人口的三倍,中國消費者可能成為全球消費市場的締造者。
「麥肯錫」(McKinsey)國際顧問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買家,也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銷售總量上的第一大市場。過去四年來,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電腦也遠超過其他國家消費者;如今中國人像是占領各行各業。
中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可可粉消費市場之一,近年來年銷量增長率達百分之六。至於甜點,中國消費者每年「吃掉」四百萬噸甜點,是美國甜品消費量的二點五倍,也遠超過任何國家;他們同時還熱中風味牛奶飲料。
鑑於中國十三點五億的龐大人口,超越三點二四億人口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只是時間問題。《今日美國報》報導,隨著中國消費者可用於消費的資金愈來愈多,此現象愈演愈烈。這也要歸因於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產量。在跨入千禧年之際,中國人均經濟產出僅八百六十四美元,到二○一三年,這個數字增長到六千八百美元;家庭消費的年增長率也達到百分之八。
儘管中國市場潛力無窮,但外國公司想要融入並分得一杯羹並非易事。地區性不平等以及收入高度不平衡,在限制中國消費者人均購買力的同時,也擠壓外國企業的利潤率。
不過也有外國公司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例如德國汽車品牌賓士在中國的銷量高於其他各國。究其原因,也許正如賓士銷售代表所言,「中國人看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