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離家是否該畫上等號?
常年不回家讓父母擔心,
這並不算獨立。
【本報訊】「爸媽,我這一去不知多久才能回來。我會在上海好好努力讀書,等他日衣錦還鄉,再回來孝敬你們。」重慶學生黃義三年前來上海讀大學時,向父母立下了「一定要爭氣」的誓言,從此沒再回過家。眼下又到了放假過年的時節,黃義為堅持自己當初立下的「軍令狀」,拒絕父母請求,留在上海打工。
只因為自己當年曾留下誓言,不在上海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就不回家,黃義只能在無人的宿舍獨個忍受孤獨。
黃義的家境並不貧寒,而且還是家中的獨子。記者從其父母處了解到,他們雖理解兒子的雄心壯志,但仍然十分牽掛兒子。每到寒假,黃義的母親會在電話裡哭著懇求他回家。雖然明白父母的心情,黃義仍然堅持不肯回家。
「真正的孝順是要拿出成就回報給父母。」黃義說,他何時回家自己也不確定,一切都要等自己有了成就之後再說。
在已過去的幾個假期,黃義除在校自習,就在外面打工。黃義說,對他不回家的決定,別人曾懷疑是否其與家人有什麼隔閡。「一個人留在上海奮鬥,也是為了鍛煉自己,讓自己更加獨立,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他固執的說。
黃義的做法在校園內外引起熱議,其中不乏支援者。「我覺得他挺有志氣。」東華大學的外地學生小偉表示自己很佩服黃義的說到做到。不過,多數學生和家長不能理解黃義。「獨立是讓父母放心,想孝敬父母就應該懂得父母想要的。」同濟大學大三學生小董說,離家不回讓父母擔心,並不是真的獨立。
「如果別人的孩子回家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想獨立而不肯回家,父母肯定不好受。」外地大學生家長楊女士表示,獨立並不代表離家不歸,常年不回家讓父母擔心,這並不算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