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時段常可見員警站在路中央指揮交通,險象環生。圖/高宛瑜
【本報台北訊】每到上下班尖峰時間,總會看到員警站在路中央指揮交通,警界稱站「交整崗」,台北市警局交通大隊統計近五年,因站交整崗遭撞傷的警、義交多達八十人次。北市交大認為,民國八○年代的交通黑暗期已過,現員警站路中央只是當「人肉盾牌」,已無必要,將從過年後取消強制站路中央指揮的制度,改在路口沿線巡邏、疏導。
目前全北市交整崗為上午七到九時、傍晚五到七時,在全市約三百個路口,每路口配置員警、義交站路中央和路旁指揮,一天約出動七百七十人次警、義交。
台北市交通大隊大隊長林文貴指出,現在有交通號誌,員警做和號誌一樣的工作,不僅「做白工」,更成路障、人肉盾牌。也造成民眾知道警察定時、定點被「鎖」在路中央,反而會在周邊違規的僥倖心態。這種做法實施二十多年,應思考「有沒有更務實的做法」。
台北市上班族黃孟翔認為,警察站路中央指揮是有必要的,對交通一定有幫助。有些駕駛會搶黃燈,或紅燈未開放右轉,警方適時引導,都有助車流行進。
警大交通系教授曾平毅表示,警方整頓交通的目的是淨空車輛使交通順暢、達到見警率使大家能守法,但這兩個目的,「不一定要站在路中央才能達到」。但他認為,不是全面取消,而是依車流量、路口等分級、分類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