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 文/妙勤法師 圖/人間社 |2015.02.15 語音朗讀 24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與人為善 妙勤法師 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基本做人的傳統美德。《尚書》云:「惟德動天」,意謂只有崇高的道德能夠感動天。 諸佛累世來世間度化眾生,教誡「七佛通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更是將善行發展到無執的純善。 清代孩童的啟蒙經典《小學詩》教導:「積德終昌盛,欺心越困窮。」只要多做好事多積德,家道終會昌盛起來;若作違背良心的事,只會愈來愈窮困。 看過一篇文章,讓人了解到日日行善與時時行善的可貴。內容描述宋徽宗大觀年間,有位書生在京師的鞋店,看見一雙很像他父親入殮時穿的鞋靴,便詢問店的主人,店主回答:「昨天有位官人路過此地,拿這雙鞋子來修理,不久應當會來索取!」 那位書生站著等待,果然過了不久,有一個人騎馬來了,將鞋靴取走,他一看,不正是他父親?他急忙追出去喊著:「爸爸!您怎麼忍得下心,不講一句話來教我呢?」他父親回頭說:「你做人應當學葛繁!」書生問:「葛繁是什麼人呢?」 他父親回答:「葛先生是鎮江的太守,連陰間都設立他的像,焚香禮拜!」說完就不見了。書生因此到鎮江拜訪葛繁,把發生的事情如實告知,並且問:「您平生修什麼善呢?連我父親都要我來請教您?」葛繁回答:「我不過盡力去做罷了,每天四、五件甚至一、二十件,迄今四十年未曾懈怠。」 書生又問:「如何行善呢?」 葛繁指著椅子間的腳踏墊說:「它若沒有擺正,會讓人腳不方便放,我就將它弄正。如果別人口渴,就倒一杯水給他,這些都是對人有益的事情。幾乎任何小小的語言動作,都可以利益別人。從卿相到乞丐都可以做,但要持之以恆,才能生大利益。」後來葛繁長壽以終,並且端坐逝世,後世子孫富貴不絕。 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並不是為了謀求好的名聲,也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發自內心的意願,認為這是做人的本分。因此,無論處順境或逆境,都不會減損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終都是一樣,上則合乎天意,下則合乎人道,所以眾人尊敬,名聲自然顯揚,光榮利祿自然來到。 現代人不肯行善,不是藉口財力不足,便是推託時間和環境有所不便,哪裡知道時時有善心可發,處處有善事可做。 記得有次出門辦事,突然想起一件緊急事情,身邊又沒帶手機,看見路旁有一家麵店,便進去向他借電話,本以為這是件很容易答應的事,不料老闆竟然搖頭說:「不方便。」只好繼續往前走,硬著頭皮向路人借手機,也不敢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她立刻掏出手機說:「沒問題,師父,我是佛光人。」當下非常感動。在佛光山出家多年,在周遭的場域,常常都是熱心助人的佛光人,鮮少被拒絕;那日有此境遇,深深感受教育的重要,更發願要好好將所學的佛法,跟信徒分享。 一日走在金佛殿,迎面走來兩位信徒,左前方的信徒氣質高雅如貴婦,右前方的信徒不施半點脂粉,如普通歐巴桑,但她們同時都發心做義工,頓時覺得身為佛光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不論貧富貴賤,在佛光山一律平等。 世間的富貴、長壽、平安等福源,都由善心而生,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早已經過無數人共同見證。星雲大師的《佛光菜根譚》說:「心好命又好,榮華富貴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不能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人的一生,想要榮華富貴,最基本要心存善念、多加行善,才能積累福報。很多聖哲先賢,不僅現身說法教導子孫「善有善報」,更不厭其煩囑咐子孫行善積德。法的流轉,是宇宙安定的力量,希望大家行善如大海,不擇小善,為社會帶來更多溫馨感人的力量。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念佛有感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海鯤號、小神盾 建造計畫延宕2025.09.0102【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下)2025.09.0203談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電視台專訪多倫多佛光山2025.09.0104紐西蘭佛光山供僧 緬懷星雲大師2025.09.0105鳳山區公所發放物資 佛光山響應2025.09.0206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聞思修2025.09.0107《365日》贈瑞典酒店 旅客啟迪心靈2025.09.0208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邁向永續發展2025.09.0209【浮世畫框】一朵雲,行進京都──日本首展小記2025.09.0210【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2025.09.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給人因緣【人間行者心】佛陀終究還是願意見我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發善心積功德【紅塵禪煙】苦海無邊【人間行者心】播下善的種子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 作者其他文章《貧僧有話要說》十九說 青年應有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