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再利用 上

蔡雨杉 |2015.02.12
2440觀看次
字級

文/蔡雨杉

二十世紀的台灣是沒有高鐵的。她以為時代早在她出世之前,便徹底的現代化,一切都合理而親密,方便快速、用完即丟,只待她們去發現與見證。然而,當她在睡夢中提早被手機叫醒後,她便無法再相信了。她意識朦朧間,聽到妹妹語意不清地說,「媽媽出事了。」

這天早上要考一堂期末考,昨晚挑燈備考的她尚在惺忪之間,接到年幼的妹妹從彰化家裡附近醫院打來的電話,原本以為是受點小傷,猶豫要不要棄考回去時,後來話筒轉給醫生,他竟然說出她難以辨清真偽的話。

「妳再不回來,就看不到你媽媽最後一面了。」

火車上,她打手機一再確認,明明白白的知道,母親在她搭乘最快最快的自強號的同時便會去世,只能是去往赴一場喪禮。雖然從沒有當長女的自覺,但想到自小父親輪班賺辛苦錢,母親打工又獨自撐起家務和教養的重任,在落淚之前,腦裡已經先預想到家庭的分崩,滿腦是日後如何持家,如何幫助家計。或許沒有慟哭是因為還沒有眼見為憑之前,她可以相信這不是真的。此時的她像個卡繆筆下的異鄉人,但她卻希望有誰來審判她。母親將臨終,她竟然沒有揮霍淚水,只是像卡夫卡《蛻變》中的妹妹,想著往後如何找到工作養家。



自九二一地震後,雖無直接證據顯示因果關係,但多起陶瓷衛浴爆破案件層出不窮。她母親便是第一個因此喪生的受害者。母親身上不乏深及見骨的傷口,看著法醫將手指伸入血色肌肉之中,她知道母親已經離開這具肉體了。但她半閉的眼睛,她怎麼看都在微笑。雖然在恐怖之中去世,卻是走得欣然瀟灑。至少最後的神情,讓她這麼深信。

「只要我相信,一定就是這樣」,她跟她自己說。

回到葬禮的內堂裡,伯母趁父親與法醫應對答問時,對身為長女的她說,母親曾在生前告訴她,母親算過命,說自己會比父親早死,為了怕父親再娶之後,犧牲了孩子們的教育費,「她存了一筆錢,給妳們用,妳要記得。」

意外過世的母親,竟然早就交代過了遺言。這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母親抱著怎樣的心情說出口的?如果是她,她怎麼能獨自想著這些事,和同事閒聊,和家人共度不知還剩幾許的生活?換作是她,算命仙所言,信或不信都會在心裡留下疙瘩,而母親出於母性,選擇寧可信其有,並在她們看著她往返工廠和家中、估算柴米油鹽之時,她同時也悄然做出一些決定。



然而,生前母親簽署了遺體捐贈同意書,這此後的送別也就不同於她所能想像的了。父親按壓著還汩汩流出暗色血液,坐上救護車,全家穿越合歡山,直奔花蓮的慈濟醫院。這天翌日正是第一次臨床醫學模擬手術開課的日子。巧合的是,這項手術中,諸如肌肉彈力、血管韌性等皆要擬真,因此不能使用冰窖中的遺體。不可解的因緣際會,在上百位師父的誦經祝禱、醫學院師生的感謝話語之中,連悲傷都好似被淨化昇華了。面對重層的偶然她感受到的是,更巨大的撫慰與敬畏的存在。

等待手術結束的時日,一家人在精舍掛單住下,遠離了媒體的揭疤式轟炸。除了誦經回向之外,也參觀了資源回收站,裡頭老少義工專注而喜樂地投入資源分類的工作。她在環保回收場的環境雜亂之中,洗淨、抽取、分類、裝袋,她毋寧是喜歡如此這般的純粹簡單。她變得話愈來愈少,彷彿一開口就會口吐蛇蠍般,畏怕自己的語言,甚至是詞語本身的表情洩漏了己身的不安與混亂。此時,她不必費心拆解人我之間層疊堆砌起的言語堡壘,只需像欣賞觀葉植物上神妙的對稱性簡美的紋路般,專注而拒絕複雜,像凝視著自己。



猶記得初次乘公車到大學校門的悸動,將高中三年準備聯考的鬱積情緒一掃而去。車水馬龍的街景,人們喧騰而自信,店招和攤販活力光鮮。社團、學業、戀愛三大學分讓她樂此不疲地在白日校園揮霍積存了已久的精力,入夜後便探索台北城的巷弄迂迴,夜景迷濛,和來自各地的同學到食肆名勝飢餐渴飲、見證自己的青春。然而,正當在社團裡開始當起幹部,在系裡開始籌畫畢業公演之時,她接到了這通母親驟逝的電話。

葬禮後坐莒光號返回杜鵑花城,她反覆追問,為什麼母親在她來台北求學的時候去世?她為什麼來台北,以至於她不能見母親最後一面?此時,對她來說,原本親密可愛的世界,卻給她一個難題,而且占滿她內心的外在世界,並沒有因她的遭遇,而忘記推著她蹣跚走下去。

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似乎故作鎮定,口語表現的課堂上,她以日語敘述這兩個星期缺席的緣由時,試著表達那是一場意外,「あれは意外でした」。這場意外,名副其實的讓她覺得意外莫名,讓她和世界的蜜月期徹底崩壞。

事情的始末,經過媒體的渲染,市井中人可能比她更能敘述始末。日語老師立即意會她的脈絡,仍然很稱職地糾正她用詞的錯誤,由於日文中的意外只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並沒有事故的含意,因此他告訴她,「意外ではなく、事故です(那並非意外,是事故)」。的確那對已經算過自己大限的母親來說,並不意外。趕上那堂醫學實習課,也並非意外。她選擇這麼相信。

為了盡力回復落後的進度,生活的緊湊節奏中,也有一些情緒在轉動,不少內心的質變已然無法扭轉。像是懷念圍著餐桌吃母親家常菜的時光,她開始出沒學校附近的各式自助餐廳。希望能藏身於嘈雜的食肆中,不至於太受關注地沉澱自己。有次到校門附近的素食自助餐,那裡少不了佛號錄音帶的播放,不禁讓她回想起母親的葬禮。回想起葬禮那天,平生每逢祭祖過節都在雞脖子上劃刀,放了不少雞血的阿嬤,也主動煮了一桌素菜。未受教育、從沒離開過小鎮的祖母,在生死大事的處理上卻是很敬畏有加。說不上理由,這件事十分撼動當時忘形於大學生活的她。她也就自然而然放學後就朝那裡去。

有天不期然地,在這裡遇見事發那天她缺考課程的老師。他頻頻看她,但她並不知要說什麼。他過來坐下,「看新聞才知道,妳就是那個洗臉盆爆裂的受害人的女兒。」妳開始吃素是許了供養母親的願嗎?他問起。她含糊以對,其實她還不知道怎麼面對母親的死。他便說,「相信妳的孝心,菩薩一定會護佑你的,要堅強下去。」待她出到外頭,回宿舍的路上,平日看慣的街燈不知為何卻躍入眼簾,像在迎她,輕聲說著,好好安眠,台北晚安。(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