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紐約地區三大機場,每年處理旅客超過上億人次。上圖為甘迺迪國際機場停機坪。位在倫敦市東區的倫敦市國際機場(右圖),雖然在人口稠密的市區,但不僅不會遷移,還獲准擴建。圖/中央社
大紐約地區三大機場,每年處理旅客超過上億人次。上圖為甘迺迪國際機場停機坪。位在倫敦市東區的倫敦市國際機場(右圖),雖然在人口稠密的市區,但不僅不會遷移,還獲准擴建。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復興空難事件引發台北松山機場遷建討論,而世界多個主要城市仍有市區機場在順利運作中,這些市區機場面對的問題與松山機場不同;倫敦市東區的倫敦市國際機場、大紐約地區三座大型國際機場,從未因飛安因素而有遷建計畫,倒是考量航班過多而考慮擴建;洛杉磯國際機場雖然曾發生多起空難,不僅不遷移,也要擴建;而原本計畫關閉的柏林特格爾機場,也因新機場完工遙遙無期,仍持續營運。
倫敦市國際機場一九八七年開始營運,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離兩個金融機構林立的區域很近,而且通關快速,是商務人士出國洽公最愛機場。倫敦市國際機場管理公司承諾,新計畫將創造一千五百個就業機會,並優先聘雇當地勞工,並支付當地居民住家安裝噪音隔離設的費用,成立六百八十萬英鎊基金,提供就業與教育訓練。倫敦市長強森公開表達全力支持。
紐約市議員顧雅明指出,三大機場建置已久,已與城市連結在一起,不可能搬遷,若因噪音過大要遷建,紐約市也沒有土地可供使用。
柏林機場便利 繼續營運
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去年有超過七千萬名旅客,寫下歷年新高,在全球機場中排名前五名,經過多次擴建,目前共有九個航廈,而且還在繼續擴建,以應付未來更大的運量。
在LAX多年歷史中,一九八六年墨西哥國際航空的空難事件最受矚目。當時這架由墨西哥飛往洛杉磯的飛機,在降落前因被另一架小型飛機撞到左平衡尾翼,墜毀在距機場約四十公里的喜瑞都市,除了兩架飛機上的旅客與機組人員全數罹難,也造成地面上十五人死亡。
雖然曾發生多起空難,不過整體而言,濱海而建的LAX與一般的國際機場沒有太大不同,不過近年也開始有遷建的聲浪,只是主要原因不在於空難,而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在未來二百年,洛杉磯有可能成為水底世界。
再以柏林的特格爾機場為例,德國政府在兩德統一後,很早就計畫在東南郊新建許納菲德機場,代替市區內的特格爾機場,以符合未來運量發展需求。
只是新機場建設工程一再延宕,同時,就設施和交通的便利而言,靠近市中心的特格爾機場遠優於位處東南郊的許納菲德機場,航空公司多是把主要航線業務集中在特格爾機場。市區機場特格爾也就順勢繼續營運。
香港舊機場 不夠用才遷移
另外,大紐約地區三座國際機場,包括最大的甘迺迪國際機場、位於皇后區法拉盛灣旁邊的拉瓜迪亞機場、位於紐澤西州紐瓦克市的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前紐約城市規畫局交通處主任規畫師鄭向元說,三大機場距紐約市曼哈頓市中心都有一段距離,也都瀕臨海灣、人煙較少區域,從未因飛安考量而有遷建計畫。
紐約市議員顧雅明也舉香港為例,當初老機場緊臨市區不遠,但從未因飛安而要遷移,興建香港國際機場主要考量原有機場已不敷使用,才填海造陸興建。只要飛安問題掌握好,市區內存在機場的例子很多,應該不是遷建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