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一月份消費物價漲幅創五年多來的最低水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勢頭加劇,這為人行(中國人民銀行)放鬆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空間。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一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增僅百分之零點八,創二○○九年十一月以來低點,亦低於路透調查中值百分之一;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百分之四點三,為二○○九年十月以來新低,亦低於路透調查中值負百分之三點八。
這是CPI按年漲幅五年來首次跌破百分之一,PPI則連續三十五個月持續為負。新數據是否代表大陸有通貨緊縮風險?中國經濟網刊出業界解讀顯示,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這顯示通縮風險正在加劇。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數據時稱,一月CPI升幅較上月回落零點七個百分點,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包括氣候、春節錯月因素,以及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
余秋梅表示,一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一點九度,受此影響鮮菜價格由漲轉降,從去年十二月升百分之七點二,變為今年一月下降百分之零點六。而鮮果和水產品價格按年漲幅也出現回落。這三類食品合計影響CPI漲幅回落約零點四三個百分點。
二是春節錯月因素。去年春節在一月,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抬高今年一月的對比基數,致使CPI按年漲幅有所回落。如服務價格今年一月按年漲幅較上月回落零點五個百分點,影響CPI漲幅回落約零點一三個百分點。三是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按年降幅分別較上月擴大七點一個和七點三個百分點,導致CPI漲幅回落約零點零七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歐美貨幣政策分化帶來的美元強勢,壓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這又會傳至PPI和非食品價格,同時會對通膨預期產生影響,推動CPI和PPI快速下行。他認為,通膨顯著回落,人行的貨幣政策會更加積極,預計年內可能降息一次,降準二至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