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是全球最安全國度之一,卻捲入地理位置遙遠的「伊斯蘭國」恐怖主義活動。日本媒體表示,「身為日本人覺得很安全」的時代不再。
日本從一六三三年鎖國至一八五四年,過去二十年則嘗試向外擴張。首相安倍晉三在二○一二年就任後力圖重塑日本國際地位,尋求在國際間扮演更重要角色,其中解禁集體自衛權最具爭議性。
配合去年七月解禁的集體自衛權,日本正制定新的安全保障法;兩名日本人遭殺害,也勢將引發國會論戰。
日本向外擴張,難免存在風險,這不是日本首次捲入類似危機。日本二○○四年派遣數百名自衛隊員赴伊拉克協助重建,這些人不是戰鬥角色,但越洋部屬已與過去政策大相逕庭,甚至需要修法放寬二戰戰後和平憲法的自衛權範疇。
在日本,多數人反對自衛隊派駐國外。在伊拉克,數十名日本人遭綁架,其中一人遭斬首並以美國國旗裹屍。日本國民遇害頻傳,但當時的首相小泉純一郎拒絕撤回自衛隊,該任務二○○六年才宣告結束。
各國對人質遇害事件感到震驚,對日本尤甚。日本是全球犯罪率與擁槍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中東恐怖紛擾似乎遙不可及。東京近代發生的恐攻是一九九五年日本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上施放毒氣,造成十三死、六千多傷。
日本每日新聞社論寫道:「日本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很不尋常,日本沒參加對抗伊斯蘭國的軍事活動。『身為日本人就覺得很安全』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安倍一日指示要確保海內外日本人安全,與國際社會合作對抗恐怖分子,「再擴充對中東地區的糧食、醫療等人道救援」,不從外交的積極和平主義退守,宣示將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