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7成民眾自述有運動,但3成仍過胖。學者建議,現代人常只有周末運動,建議平時可藉由做家事、遛狗等,改變「多坐少動」的靜態生活,每天可多消耗350大卡。
千禧基金會對1200名民眾調查,72%表示自己有運動,但這些運動人口中,卻有約33%BMI超標、26%有代謝症候群。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教授陳俊忠表示,有運動卻不健康,可能是運動的規律性不足,例如1周才動1次、等到周末才運動,或是運動時間太短,總量、強度都不夠。建議多從事做家事、倒垃圾、爬樓梯、園藝、遛狗等體能活動,增加熱量消耗。
根據美國研究,體重過重的人,每天坐著的時間比正常體重的人多約2.5小時。如果每天少坐多動,移動、走路次數更頻繁,每天「非運動性熱量消耗」平均可多燃燒350大卡,較不容易發胖。
陳俊忠建議,上班族若能利用上、下班各走15分鐘,1天就能多走4000步,有助控制血糖,降低三高發生率,預防代謝症候群。
千禧基金會也示範增加活動量的祕訣,例如爬樓梯時1次爬2階梯,可有效訓練大腿肌、消耗熱量;走路時左右手各拿裝滿水的寶特瓶,擺手跨步走,能增加心肺燃燒。看電視時坐在椅子上,雙腳膝蓋彎曲,大腿和背部離開椅子,用腹部力量支撐、停留約20秒,可鍛練腹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