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去年底在台首映,黃曉明(左起)、宋慧喬、吳宇森、金城武、吳飛霞、牛春龍等人共同開航。圖/楊光昇
【本報台北訊】1949年1月27日農曆小年夜,由上海開往基隆的「太平輪」在舟山群島附近撞上貨輪,帶著近千名旅客沉入冰冷的大海;為了悼念死難者及保存這段百萬人民大遷徙的苦難歷史,在太平輪案將屆滿66年的前夕,一群,罹難者家屬今天出面,呼籲政府遷、重建紀念碑,並訂定大移民紀念日。
太平輪罹難者家屬多年來奔走此事,一直未獲國內相關單位回應,趁著去年底國際名導吳宇森的《太平輪》電影上映引起社會關注,加上太平輪遇難紀念日即將至到來,家屬透過請求立委鄭麗君協助,今天在立法院教育文教委員會提案,力促建碑及訂定紀念日。
2004年促成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楊長鎮,長期關懷與太平輪罹難者家屬相處,深知家屬的心情。他說,1951年興建的「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悼念一群航向自由卻未能登陸台灣的人們,卻僅能設在基隆港偏僻角落,後來畫入海軍營區,公眾無法接近。
楊長鎮說,這座樹立在台灣土地上的紀念碑,代表戰後「外省人」來台的重大史蹟,最能象徵平民百姓國破家亡的共同記憶。但長期以來,因黨國史觀的忌避諱迴避,使得這起一重大代表性事件未載於史籍,漸漸被世人遺忘,紀念碑的地點難以接近也不為人知。他指出,應該遷建或重建紀念碑,到其他能為公眾接觸的適當場所,像當年外省人登陸的西3碼頭等,並考慮建大移民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