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獲全球具代表性及保存價值的現代建築。
圖/中央社
【本報台中訊】台中知名地標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撐過九二一大地震,但興建五十一年來從未徹底「健康檢查」,獲選美國蓋提基金會十大保存現代建築,校方將獲得十七萬五千美元(約新台幣五百二十五萬元)補助展開修繕研究,要為這座全人工興建的教堂「挽面」,重新展現亮麗風采。
美國蓋提基金會為保存二十世紀全球優美建築,去年發起「保存現代建築」補助計畫,從世界各地選出十處代表建築,路思義教堂是亞洲唯一獲選的建築,其他獲選的有澳洲雪梨歌劇院、美國芝加哥羅比之家、芬蘭帕伊米奧療養院等。
路思義教堂出自知名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台灣建築師陳其寬的設計,為拋物雙曲面的薄殼式建築,在半世紀前沒有電腦,完全靠建築師人工精算,由人力一磚一瓦打造,建築最薄處只有二十公分,難度極高。
「路思義的外觀,像雙祈禱的手!」橘黃色外觀十分亮眼,四片曲面完全分離結構,上小下大,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走進教堂,屋頂脊部分分開,抬頭變能看到「一線天」,光線射入增添神秘感。無論四季、日夜、陰晴皆風情萬千,半世紀以來,許多人為了教堂獨特的「拋物雙曲面」慕名而來,也是攝影師爭相捕捉鏡頭、婚紗拍攝的熱門景點。
路思義教堂內高約十九公尺、約七層樓、寬二十公尺,造價十二萬五千美元,是當時一般建築的二十倍價格,「路思義」名稱由來則是美國《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為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而取名。
東海建築系教授郭奇正表示,路思義教堂修繕工作會從結構、構造、光、音、歷史價值、熱環境六大方向著手。
「會呼吸」是路思義教堂另一大特色。當時接近地面、屋頂都有設計百葉窗,整棟建築可以「浮力換氣」,熱空氣往上,冷空氣從草坪吹入,但是二十年前裝設室內空調後,封閉屋頂的百葉窗,這次修繕考慮恢復,讓建築自己呼吸,減少冷氣噸數。經過三道關卡!搭鷹架「體檢」、燒製獨特橘黃色菱格磚「挽面」、打開百葉窗「重新呼吸」。
東海校長湯銘哲說,校方會將這一年修繕研究寫成紀錄,當作現代建築參考資料,一年後再募款修繕,讓路思義教堂繼續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