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隻微小的鴨子,也是湯青貴利用塑膠繩編成的。圖/林麒瑋
【本報新竹訊】八十三歲的湯青貴,退休後就利用打包帶玩起編織,只要是他看過的東西,就能利用打包帶「編」出來,不論是生活用具或動物,都難不倒他,他說:「沒人教我,也沒找人學,就這樣玩出興趣。」
住在新竹芎林鄉華龍村的湯青貴,以前務農時,不論是竹簍或畚箕,他使用的農具都是自己用竹編,後來年齡增長,眼睛和力氣也逐漸退化,因此才改用打包帶來延續他的「編織興趣」。
湯青貴說,編一隻手掌大小的動物,只需要十多分鐘,但編完一個大型的器皿,至少要幾小時,雖然花時間、花體力,但編完後「真的很有成就感」。他說,編織的目的並不是要為了賣錢,完成了這麼多的作品,看了開心也覺得生活不再空虛。
「湯家是地方旺族,但卻生活簡樸。」村長田興業指出,湯氏家族是華龍村的旺族,二年多前為了要在華龍村建設溪畔園區,湯氏家族還捐出近二公頃的土地,讓村內有了第一個綠地公園,但他們行事低調,也少對外張揚。而湯青貴的妻子長年臥病在床,孩子也都在外地工作,久久回來探望一次,為了找尋生活重心,編織成了他的精神寄託。
田興業說,湯青貴平時除了種菜外,都是拿打包帶編織,也會請水果行的老闆,將剩餘的打包帶拿給他用,每到假日有外地遊客到華龍村,都會特別介紹這個編織達人,也有不少遊客被他感動,主動買了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