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如影隨形 美歐情報老漏接

 |2015.01.11
8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國人質事件慘烈落幕,事故凸顯了歐美情報和反恐單位的缺陷。雖然這些單位往往早就掌握可疑人物的資料,卻無法防範他們發動襲擊,往往事後才從已有的線索中追究事情經過。

《紐約時報》指出,法國情報單位早知《查理周刊》是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的主要目標,也知道薩義德.庫瓦奇和謝里夫兩兄弟曾涉及聖戰活動,謝里夫還曾於二○○八年因參與恐怖活動而入獄。

儘管如此,諸如《查理周刊》如此大的目標,依舊無法獲得更好的保護,難逃恐怖分子攻擊,釀成重大傷亡悲劇。

專家說,法國安全單位把焦點放在曾赴伊拉克和敘利亞戰鬥,參與反敘利亞政權或「伊斯蘭國」(IS)的一千至兩千名法國公民身上,疏於關注庫瓦奇兩兄弟及另一名嫌犯科利巴里的動向。

法國反恐專家布瑞薩說,法國也確曾追蹤謝里夫一段時日,但後來判定不具威脅或威脅性不高,進而放棄,找了其他較優先的目標。

美國和歐洲安全及情報官員說,從九一一恐怖襲擊到往後的各種暴力事故,當局儘管一早就掌握相關資料,卻無法妥善分析這些海量的情報。

美國中情局和國安局前局長海登說:「每次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你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資料庫,幾乎肯定會有答案。」

中情局前分析員里德爾說:「法國情報和安全機構面對的難題是,太多法國公民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區,參加聖戰,他們回國後,當局也無法二十四小時個別監控他們。」里德爾說:「就算是狂熱的聖戰分子,如果沒有犯法,民主國家的情報機構是無法持續跟蹤或逮捕任何人。」

蓋達領袖揚言再攻法

據報導,不管法國是依據自家情報或是透過與美國的緊密情報交換,也早知薩義德曾於二○一一年在葉門會晤蓋達組織已故精神領袖之一奧拉基。官員說,薩義德回國後,兩兄弟顯然有意避免和其他可能遭到當局監控的人士交流,事後看來,兩人多年前就開始策謀今次襲擊。

九一一恐怖襲擊後,調查發現,中情局和國安局情報人員早已掌握劫機者身分,但沒有向更多部門分享情報。

同樣地,英國國會調查發現,英國情報單位早已掌握倫敦七七爆炸案四名嫌犯中兩人的情報,但不認為是優先的目標,因此沒有持續監控。

美國二○○九年造成十三人死的胡德堡槍擊案和差點造成墜機的「底褲炸彈案」也出現類似情況,當局早就知道兩起案件的嫌犯和葉門蓋達分支有關聯,但直到事後才來集合線索。

另國際恐怖主義實體搜尋研究所(SIT

E)九日表示,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伊斯蘭教教法領袖揚言,在法國嘲諷刊物《查理周刊》和一家猶太超市攻擊後,將再對法國展開新攻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