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因巴金森氏症身體的不自覺晃動,鶯歌陶藝家涂慶賀坐在拉坯機前方(圖/鄧桂芬),努力拉出坯體,再將調配好的釉藥一層層仔細塗抹,經過一千度高溫窯燒,美而霸氣的作品熱烘烘出爐。他拿起自己的作品笑說:「病後人生也能很精彩。」
【本報新北訊】忍住因巴金森氏症身體的不自覺晃動,鶯歌陶藝家涂慶賀坐在拉坯機前方(圖/鄧桂芬),努力拉出坯體,再將調配好的釉藥一層層仔細塗抹,經過一千度高溫窯燒,美而霸氣的作品熱烘烘出爐。他拿起自己的作品笑說:「病後人生也能很精彩。」
涂慶賀今年六十三歲,退伍後到鶯歌陶瓷工廠學陶。十七年前,作品連續得到國際當代陶瓷大展、陶藝金陶獎等獎項,其中二件成為陶瓷博物館典藏作品;但在他人生巔峰時期,朋友發現他走路歪斜,經醫院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為了養家,涂慶賀一度放棄製陶改當保全,但工作活動量降低,反而讓症狀惡化快,「幸好老天有眼,讓我還能控制雙手,保全當了五年後,我就重新開始捏陶。」
雖然發病後,涂慶賀創作時間變慢,但作品用色更大膽鮮明,收治他的林口長庚醫師陸青松非常欣賞他的作品,鼓勵他開展。陶博館館長陳春蘭了解狀況後,前往拜訪並邀他參展,最快今年就能在陶博館看到他的作品。
醫師常鼓勵患者每天活動、刺激腦細胞活力。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賴達昌認為,涂慶賀發病十七年至今還能製陶,可能與他不放棄玩土捏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