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蓁/國立台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一年級
沒有離開家到外地生活過,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對於習以為常的地方有多麼深沉的牽掛,每天身處在這個熟悉的地方,不懂得想家的離愁是多麼的綿長。
懂得珍惜是一件可貴的事,我們對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總不免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不曾失去,所以無法深刻體會那種失而復得而更想好好守護的心情。
對未來充滿理想與熱情,滿懷抱負的離開家裡,全新的人生體驗在上大學後展開,我努力充實自己的校園生活,與一群人共同為辦活動而奔波,各自朝理想而邁進,似乎因為忙碌而暫時忘了自己在他鄉,直到寂靜夜晚的到來,坐在書桌前,打了通電話回家:「喂,媽,是我!」那頭的媽媽傳來:「今天順利嗎?」頓時,一劑酸楚打入心頭,嘴角開始發顫,眼睛開始模糊,我頑強地壓抑哽咽,好不容易才擠出不抖不顫的聲音回答:「一切都很好。」
原來我好想家,好想好想,電話線的另一端,是當下最想投奔的地方,卻只能透過聲音的傳達,想像家中現在的景象──爸爸是不是又開著電視打瞌睡了;哥哥是不是又把音響調太大聲而吵到別人;媽媽接完我的電話後,是不是有比較放心一點……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前覺得無聊的,卻是現在我最想念的地方,當有了完全的自由,才意識到以前家人的嘮叨是最溫暖的關心。海倫凱勒說過:「人生是一連串的課程,必須活過才能明白。」
我開始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當我明白要好好珍惜「家」的時候,它還是跟以前一樣的溫暖與幸福。
有時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家中少了自己,家人會有什麼樣的心情?他們可能也會覺得空虛,也會有不適應的時候,例如,我爸爸有時就會忘記我人在學校,而喊著我出來吃飯,這總讓媽媽和哥哥啼笑皆非。或許,所有在異地的人,都應該學著像蘇軾一樣,和身在不同地方的家人,千里共嬋娟。
「我什麼也不怕,只怕想家,和爸媽說我一切都好,淚總會落下,太辛苦就趕快回家,是最暖的牽掛……」,這是歌曲〈只怕想家〉中的歌詞,原唱者就是一位離家到外地打拚的人,她唱出對家最濃厚的思念,也唱出我心中想家的寂寞。
即使現在我只是學生,肩上所背負的責任不比社會人士重,疲憊與壓力也不比他們多,但卻有著共同的愁緒,因為我們都在渴望,渴望回家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