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種節慶的大型活動,多以「普天同慶」方式讓民眾免費入場,人滿為患的場地,除了擁擠之外,就是萬一發生「意外狀況」,所造成的傷害,無法預估。
當沒有經過演練的逃生,變成心惶惶,只要任何「風吹草動」,倉皇失措的互相踩踏的衝擊,老弱婦孺成了犧牲者,是可以預知的。
日前有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質疑,地方政府花那麼多稅金辦跨年晚會,「難道不能讓參與跨年晚會的人,自己付錢請藝人嗎?」
李教授提出「跨年晚會使用者付費」概念,基本上頗有道理。讓民眾付少許費用購票參與跨年演唱會,也可以達到「以價制量」效果。
或許有更多的縣市政府認為,讓愈多的民眾走出來同歡會,顯見熱鬧,北高兩市標榜二十四小時的捷運、公車,讓市民都能順利來去熱鬧會場。
如果讓民眾待在家裡收看電視轉播,或另作夜間休閒安排,大眾運輸工具的司機與服務人員可以多喘口氣,維安的警察們也不必全部出動,環保清潔隊壓力也不致於叫苦連天,減少社會成本過度的浪擲。
政府首長請以本次上海跨年晚會踐踩悲劇為鑑,參考李茂生教授的「使用者付費」構思吧!
陵頡(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