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陳瑋全
繼雲林縣斗南祥雲寺峻工後,開山祖師志定長老尼不忘持續傳播佛法,與現任住持法照和尚尼帶領僧眾到華山參加自強登山活動,因緣際會下又於民國八十年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購地,五年後動工興建華山道場,在這期間開山住持和法照法師領眾整地,從一開始的荒山野嶺歷經了無數的艱辛,終於整理出了三面環山的漂亮建地而後命名為「華山祥雲寺」,因山勢地形配置恰巧與華嚴三聖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座騎如出一轍,讓開山住持更堅定了建寺的弘願。
法照法師說,想到當初日本神戶大地震慘況,建築設計時再三囑咐建築師務必考量基礎及鋼筋水泥磅數材料等問題,經過二期六年施工,期間遭遇九二一大地震,由於當初設計時之審慎設計及嚴格監工而得以安全的經過考驗。
法照法師憶及,附近山勢崩落後,地形出現貌似大象耳朵,突然想起約八年前賣地地主曾說:「『仙姑!』你看旁邊是個大象地形」,他仔細一看,就建議志定長老尼將殿堂設計供奉華嚴三聖,符合左象、右獅自然地理環境。
民國九十一年九月,華山祥雲寺舉行佛像開光安座暨傳授第一屆在家五戒、菩薩戒,民國九十三年法照和尚尼接任住持後,為感念師恩、檀信護持,特別啟建三年水陸大法會為眾生祈福。
民國九十九年起,法照和尚尼擔任雲林縣佛教會理事長,持續舉辦恭誦《金光明最勝王經》「供佛大齋天暨供僧大法會」,參與人數年年增加;民國一○二年十月,華山祥雲寺十周年舉辦傳授第二屆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
斗南和華山兩處莊嚴道場皆供奉「華嚴三聖」,法照和尚尼致力於弘揚大乘妙理,長期領眾研讀《華嚴經》,依循佛陀的腳步教化眾生,另與會大眾能得「開、示、悟、入」自己的心地寶藏,進而經營改造生命工程,使大眾常發菩提心,自利利他,行菩薩道,完成圓滿的佛道。
法照法師強調,寺廟就是學校,應本著「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的精神,教育僧信二眾於寺院中薰習佛法。
法照法師擔任住持後,也響應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千家寺院活動,強調佛門古訓:「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大家同入如來門,同姓「釋」,齊心推行佛教教育,以廣大力量度眾生,而且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發大願─「推廣人間佛教」,亦皆隨喜讚歎,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