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陳瑋全
雲林縣斗南祥雲寺開山住持志定長老尼希望延續總本山弘法精神,故建設華山道場時,無論寺院名稱、宮殿式建築格局,參考相似度近百分之百,。
斗南祥雲寺除了莊嚴樸素的外觀,殿堂內外各樓層柱子裝飾亦別有用心,大致上以蓮花、葉子為主題;殿內供奉的佛像皆各有涵義,一樓華嚴寶殿供奉開山佛像,二樓供奉三寶佛,三樓彌陀殿供奉西方三聖與《大藏經》,屋頂有四層蓮花,右邊一樓設置祥雲圖書館,信徒捐贈與藏書共上萬冊,成為雲林縣首間寺院附設圖書館,現在為小型的圖書室。
採相同格局的華山祥雲寺,為僧眾結夏安居、信眾共修功能,由於山脈形成左象、右獅自然現象,整個地理位置形勢屬於太師椅座勢,三面環山,視野廣闊,環境優雅,故一樓設計為華嚴殿,門口並供奉彌勒菩薩,歡喜迎接有緣的人,來入道場。
如《法華經》云: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建此道場遠播如來種,期成妙覺果。
華山祥雲寺大雄寶殿供奉的佛像,特別延請吳進生雕刻師依《佛說造像量度經》而塑,當初和尚尼設計時,堅持佛像為古銅色調,靈感來自佛陀在世時每日行腳托鉢,長期陽光照射使皮膚呈現古銅色,希望殿堂莊嚴營照佛陀親民感覺,象徵佛教走進人群。
佛法不離世間法,人人本具佛性,覺悟了,人成即佛成,眾生皆可經修行淨化福慧圓滿、萬德莊嚴,成就佛道。此外大雄寶殿屋頂上方直徑約兩公尺的大法輪,象徵法輪常轉,佛法常興,而寺裡的僧眾並且每日晨鐘暮鼓環繞山中,讓聞者皆發願「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目前華山祥雲寺仍在擴建中,當初只有佛像開光儀式,由於地處位置早晚日照充足,在寺院右邊裝設太陽能集電板,除了能源自行使用,也響應環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