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符號黑澤明——《七武士》修復版本

文/吳孟樵 |2014.12.27
2744觀看次
字級
黑澤明,這名字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專有名詞,成為時代裡的經典,且持續著對後世人的影響。生前創作的電影作品共計三十部。過去,得在影展間看到他的作品,如知名的《羅生門》、《大鏢客》、《亂》、《夢》……。此回,一月九日起台灣發行的片商以「黑澤明十大經典2K大銀幕數位獻映」在戲院播映。 圖/傳影互動提供
黑澤明,這名字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專有名詞,成為時代裡的經典,且持續著對後世人的影響。生前創作的電影作品共計三十部。過去,得在影展間看到他的作品,如知名的《羅生門》、《大鏢客》、《亂》、《夢》……。此回,一月九日起台灣發行的片商以「黑澤明十大經典2K大銀幕
黑澤明,這名字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專有名詞,成為時代裡的經典,且持續著對後世人的影響。生前創作的電影作品共計三十部。過去,得在影展間看到他的作品,如知名的《羅生門》、《大鏢客》、《亂》、《夢》……。此回,一月九日起台灣發行的片商以「黑澤明十大經典2K大銀幕

文/吳孟樵

圖/傳影互動提供

黑澤明,這名字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專有名詞,成為時代裡的經典,且持續著對後世人的影響。生前創作的電影作品共計三十部。過去,得在影展間看到他的作品,如知名的《羅生門》、《大鏢客》、《亂》、《夢》……。此回,一月九日起台灣發行的片商以「黑澤明十大經典2K大銀幕數位獻映」在戲院播映。

《七武士》是黑澤明一九五四年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武士片,曾榮獲義大利威尼斯銀獅獎。當年的武士精神、人間悲劇,不僅影響世界影壇多位導演的作品,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電影,也多次以武士落難的清苦生活讓觀眾看得心酸。

很難想像這部年歲超越六十年的《七武士》,從一開始至結束的畫面,凝結出多少意境,讓人驚嘆折服。黑白的影像一幅幅如畫,風格濃郁捲動出的立體情感無以言喻,消融了眼前的畫面而連結出更大更深的圖像。

武士也為果腹折腰

飢餓的年代,盜寇四起,強奪山裡農村的收成。忍飢捱餓的農民為了杜絕無止盡的剝削,更是為了保護村民,他們開會決議聘請武士來護衛村子。村民派出幾名農夫到熱鬧的鎮上,一路忍飢吃著米糠,衷心尋找「飢餓」的流浪武士。聘請武士的代價是確保武士入村後,有晶瑩的白米飯可吃。尊貴的武士在紛亂的年代,有的淪為山賊;有的安貧樂道砍柴;有的仍保有武士精神,他們都需要果腹維生。

勘兵衛(志村喬飾演)是第一個答應接下此任務的武士,也是七武士的領袖,因拯救被匪徒強擄的男童,他剃髮如僧以便進行搶救人質。接下來,我們可見他如菩薩的仁者胸懷。一個個的武士因緣接下這項極可能祭出性命的任務。

宮口精二飾演劍術精準快速、少言謙沖的武士久藏。最搶眼、最具叛逆神采的,是代表農民、也代表武士的「菊千代」,由國際影壇知名的影帝三船敏郎飾演。在黑澤明的多部作品裡,可看到三船敏郎與志村喬主演的電影。

菊千代時常喝醉如瘋漢,執著地想成為武士,跳上躍下的身姿如猴子般靈活。在農民與武士間的紛嚷中,他說出了這兩者間的歷史糾結與因果關係,讓眾人啞口無言,每一個關鍵中的人物,都可能同時是迫害者與受害者。

之後的森林大火裡,他抱著被託付的嬰兒,悲痛地、哭著說出自己的身世:「這孩子就是我。我當年就是這樣。」這身世,早被仁心的勘兵衛看出。總是開朗瘋癲,不提過往的菊千代,第一次顯露深層的哀痛,他代表的已不僅是農民或武士,而是戰亂末日下,流浪孤兒尋回身分的冗長之旅。

勝四郎(木村功飾演)代表的是年少的貴族武士。樣貌斯文俊秀、行止中性又似孩子,另六位武士都會多予包容與保護。他一心追隨勘兵衛,當他敬仰的久藏在與強盜廝殺中去世時,他嚎啕痛哭、哭聲連連,秉性忠誠純真。他的愛情與婚姻,以及成為武士的過程,不只是武士與農民的階級之分,他的角色還可展讀出性別議題。

剩餘價值所剩無幾

農民歷經浩劫,村裡的某些女性甚至被強盜搶擄在身邊、某些孩子成為孤兒、某些老人孤寡守著空屋……。他們除了恐懼,還是恐懼。村裡的長者一針見血地說出農民的心態:「他們的天性就是恐懼」。恐懼並未使農民喪失生存的能力,他們可以忍飢耐貧,悄悄地,把好酒好料埋藏於沒人找得到的地洞。

武士在亂世中,看似偉岸,剩餘的價值竟是這麼飄渺。當武士擊退強盜後,農民環聚歡慶,武士墳墓高高聳立與民不同,勘兵衛看著山頭矗立的四座武士墳墓,對這場「戰爭」活下來的武士說:「這也是場敗仗,贏的不是我們(武士),而是農民。」這段話已成為本片的經典對白,也是武士的悲歌,無法不迴盪在觀眾的心。

配樂少不了以戰鼓聲相應情境,東方禪機緊扣生存戰鬥、不生不死又死又生的義理。土地與人的育養關係、人性的互助互益、農民潛藏的謀略……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活下來。

黑澤明在家中排行第七,是「七」這個數字讓他構思七位武士的精神?「七」也有一期一會之意吧。他研讀俄國文學,我想像著當他讀到托爾斯泰的小說〈窮人〉,是深切理解窮人生活裡的悲苦,因此,他的電影不只是電影。

作品,讓人活得更久更遠更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