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支毛筆 到壯氣碑刻

夏荷 |2007.02.04
1812觀看次
字級

碑文雕刻,流傳千年,雕刻師林森輝,花了一年多夫,在十年前的強風襲擊之夜,完成了中國也是世界來最大件的碑文雕刻。這件五十六米長的碑文上,是岳飛手書前後《出師表》全文的歷史名篇。

為了完成這個最大碑刻的夢想,林森輝還在二○○○龍年,雕出頗具現代感的龍型石碑。

出生屏東,定居花蓮的林森輝從小喜歡畫圖,由於生活太清苦,初中肄業後,輟學出外謀一技之長。做工之餘,他常跑到廟裡去看雕刻師傅們工作。十六歲那年,天天抽空跑去慈惠堂看一位老師傅雕刻龍柱。當時多數雕刻師傅都不許有人在旁觀看,但是少年林森輝每天準時報到的誠意,打動了雕刻師傅,默許他「靠近點」看。

看到後來,看出了竅門,總在雕刻師傅一轉身,就主動遞上所需的工具,幾個月下來,雕刻師傅雖未曾收他入門,但卻對這位少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許多年後,當林森輝以書法、雕刻著名於花東地區,機緣至玉里與這位故舊的老師傅相遇,老師傅認出林森輝就是當年的那位少年,感慨地拍他的肩說:「猴囡仔!我就知道你會有出息!」

在商店打雜,當過木匠,賣過冰棒,在飼料廠工作,做過水泥業,印刷,造景工程,甚至出海捕過魚,日子雖然過得苦,林森輝卻一直未曾忘情藝術,儘管白天的工作透支了體力,晚上的時間,他用努力攢下的錢,買了毛筆和宣紙,臨摩名家的字畫;後來家計負擔日重,沒錢買毛筆,就到海灘上,跨步提氣,臨海練字,以手指在沙地上寫大楷字,或是用水槽內的水,就零碎的紙片練習小楷,奠下了良好的書法及體力的基礎。

二十歲當兵時,受到他二哥林比文的啟發,利用休假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古人的書畫,一待就從早到關門,這樣沒有間斷地連續了六年,由於年青人沒有多少收入,林森輝買了故宮優待票後就沒有錢再到餐廳吃中飯了,每次,他就偷偷的夾帶一個飯糰坐在故宮博物院展廳的角落吃,結果被管理員發現後,當面受到嚴厲的遣責,沒想到幾天後,她親手送給林森輝一本「衛夫人碑誌銘」,這一本法帖給他開了一扇窗,從此苦練書法,不論橫筆、豎筆、起筆、行筆、收筆,一練就是三五千遍,一直到今天,仍每天勤練書法至少半個小時,數十年如一日。

得到第一支毛筆之前,他在基隆的一家毛筆製作公司打零工,卻始終買不起在自己手中製作出來的毛筆,但心中對毛筆的筆毫有了感覺,他用心把這種感覺記下來,回家後用手指頭沾水在水泥地上練字,手指尖一再磨破。

一九九四年,林森輝從西安碑林博物館受贈一份宋代名將岳飛書諸葛亮「出師表」的手跡拓本,氣壯山河,深受感動,返台後便以整整一年又九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個長達五十六公尺、高一點一二公尺的巨幅碑刻,創作期間近乎閉關,完全忘卻人間煙火,將此書碑刻一氣呵成。

「出師表」完成後,在花蓮工作室展出期間,一群退休的小學校長聞訊前來觀賞,沒想到在結束參觀,校長們竟感動到向這位「台灣第一碑刻家」行叩首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