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毓
民國八十八年,我在私立高中任教,擔任國文教師兼夜校導師,白天兼課,上課時數非常多,每日從楊梅搭火車至台北上課,身心透支,在家又意外滑倒,腳扭傷,拿枴杖支撐,爬樓梯上下課,半年才痊癒,接著開刀,雖然向學校請假靜養兩周,身體完全垮了。
那年暑假剛好國小代理教師缺額多,我便決定放棄正式教師的工作,轉換跑道,很幸運我考上了,成為五年級的級任教師。
五年級的孩子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我喜歡孩子盡情發洩體力,剛進入叛逆期最難被了解,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懷傾聽。所以我到書局尋找相關書籍閱讀,那段時間國內出版社陸續翻譯國外新的學習理論,我也被學校派去參加美術治療研習、好動兒的研討會等,接觸新的教育觀念。
其中我學到可以透過音樂來幫助學生學習,因為是國外提出的理論,文中都是列舉西方的音樂,如莫札特、巴哈、貝多芬等著名的古典作曲家。
我便挑選幾首中國和西方的古典樂曲,利用上課鐘響後幾分鐘,播放給學生聽。由於我鼓勵學生下課時,去操場盡量玩,上課時,好好收心;但是學生下課玩瘋了,要收心很難,得耗上半天,往往聽不進老師的話。不過我又不願為了學生上課專心,便約束他們不要玩,所以我得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而這些新的教學理論,給我好點子。
於是上課鐘聲一響,我開始放音樂,學生遠遠聽到,都加快腳步跑回教室,這時教室裡的同學早已坐定,而我靜靜看著學生陸續走進教室。一開始,有的學生反彈,但看到其他同學都靜下心來聽,也漸漸接受,然後很快全班同學都坐下來,靜悄悄的,我便關掉音樂,拿起課本上課。
後來,每當上課鐘響,不再有一個學生講閒話,所有人都沉浸在音樂的旋律裡,而不必喊:「不要講話!」每個人都在聽音樂,當我上課時,學生的情緒很穩定,授課內容輕易就能吸收,我感到非常輕鬆。在我播放的樂曲中,莫札特的音樂平和安詳,最適合收心,我便一直放莫札特的樂曲,直到那年代理教師聘期結束,後來生重病,從此離開教職,留下人生一段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