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的「新視野號」機器人探測器,將展開冥王星的相關探測工作。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發射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機器人探測器在花了9年的時間,航行了48億公里之後,台灣時間7日凌晨4時從休眠中轉醒,開始人類首次的冥王星相關探測工作。
新視野號被預先設定好的鬧鐘叫醒,探測計畫主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鮑曼說:「新視野號狀況很好,在離家48億公里的太空深處靜靜地航行,但它已轉醒開始工作。」
新視野號在2006年1月發射,途中累積休眠了1873天,相當於飛行時間的3分之2,為的是保存電力和將監測它的所需資源降到最少。但太空總署的工程師每幾個月就會叫醒它一次,確認系統仍在運作。因為距離遙遠,新視野號所傳送的訊號即使以光速傳送,也要將近4小時半才會到達地球。
計畫相關人員說,新視野號將先對冥王星進行拍攝,取得相關數據,明年1月15日將在距離冥王星2億6千萬公里處開始探測冥王星和它周邊衛星,特別是最大的衛星「冥衛一」,還有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帶」,7月14日將最靠近運行軌道是橢圓形的冥王星,然後結束任務。柯伊伯帶是一充滿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冰封物體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新視野號上載有7種儀器,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光譜儀、多色相機、高解析度望遠鏡相機,和塵埃探測器等。
法新社報導,新視野號已結束冬眠,並回傳訊息至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