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咖啡與茶的美麗邂逅

文與圖/吳德亮 |2014.12.04
2657觀看次
字級
花蓮瑞穗鄉舞鶴茶園中,結實纍纍的舞鶴咖啡。 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早在一九四○年代的日據時期,全台都曾有咖啡飄香,雲林、台南、嘉義、南投、台東、花蓮。可惜後來因二戰與美軍空襲等因素逐漸蕭條,令人不勝唏噓。

好山好水的花東兩縣,從花蓮瑞穗鄉的天鶴茶、柚香茶、鶴岡紅茶,還有近年紅到國外的蜜香紅茶;到台東鹿野的福祿茶、佛手茶、紅烏龍等茶品,早已遠近馳名。其實東台灣還有從日據時代就已走紅的咖啡,儘管其間一度沒落,近年又以無比的香醇重新崛起,甚至推出與茶葉結合的「咖啡茶」,再度搶占消費者的味蕾。

咖啡也可做成茶品嗎?南華大學助理教授許偉庭以咖啡樹芽葉研製而成的「咖啡葉茶」,雲林縣古坑鄉農會近年也有類似產品推出;據說不僅抗氧化力高於茶葉九點二倍,所含類黃酮素及兒茶素也比高山茶多出一倍。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倫敦克由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咖啡葉茶比茶不苦澀,也不比咖啡濃烈,含有大量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的成分。

不過,以茜草科的咖啡葉製成茶,畢竟屬於「非茶」類,與青草茶、冬瓜茶,或解熱清火的苦丁茶、風行南美洲的瑪黛茶等飲品皆同。而東台灣近年快速崛起的咖啡茶,其實是咖啡與茶葉混和的「掛耳式」茶包,本質上比較接近「調味茶」或花茶,如紅茶加入佛手柑油而成「伯爵茶」、加上玫瑰花而成玫瑰花茶;綠茶加茉莉花成為「香片」等。

其實早在一九四○年代的日據時期,全台都曾有咖啡飄香,包括雲林、台南、嘉義、南投、台東、花蓮等縣。當時瑞穗全鄉咖啡種植面積曾高達四百公頃,年產量約達四十萬公斤。可惜後來因二戰與美軍空襲等因素逐漸蕭條,光復後當地又大舉改種稻米與茶葉,咖啡樹一一慘遭剷除或棄置,令人不勝唏噓。

所幸約在十年前,經農委會茶改場與瑞穗鄉農會的輔導,舞鶴咖啡又恢復種植。目前全鄉咖啡園總計約二十六公頃,占花蓮全縣咖啡種植面積的一半,所產阿拉比卡咖啡無論香氣或口感,均不輸給雲林縣的古坑咖啡,為舞鶴台地的濃郁茶香更增添一股咖啡香。

事實上,早在二○○五年我撰寫《台灣找茶》一書時深入舞鶴採訪,就在台九線大轉彎處,發現一片偌大的咖啡園,結實纍纍的咖啡豆令人驚豔。主人粘阿端告訴我,咖啡樹自第三年開始收成,當時已種植至第六年。她說舞鶴咖啡最早可溯自一九三○年,日本人國田正二奉台灣總督府之命前來種植咖啡,還成功進貢予日本天皇飲用。因此她也特別在十多年前開始搶救老樹,將原本遭到棄置的老欉咖啡逐一找回復育,至今已成功種植兩百多株,讓現代人得以品嘗到三○年代的天皇御用咖啡風采。

因此在瑞穗鄉,舞鶴咖啡大多為茶農所兼種,沿著台九線一路往南,公路兩側的店家也多保持茶園或茶行的原有名稱,只是產品囊括當地所有茶品與咖啡罷了。

粘阿端近年推出的「藏紅鴛鴦」,則是咖啡與蜜香紅茶結合而成的「咖啡茶」,或稱濾泡式蜜香紅茶咖啡。她說老欉咖啡的樹齡愈高,所長出的咖啡豆就愈香醇,與蜜香紅茶完美結合後,兼具蜜香、茶香與咖啡香的耳掛包果然一鳴驚人,買氣扶搖直上,還驚動經濟部、工研院等單位,將她的圓夢傳奇寫入《八十萬公里的熱情》書中。

品飲粘家的老欉咖啡,香氣與厚實感均有其獨到的特色,入喉也頗為滑順,且無一般台灣咖啡常有的酸味,令人驚喜。再取出「藏紅鴛鴦」置入杯中撕開沖泡,老欉咖啡的香醇依舊,但入口時仍能感覺蜜香釋放,在口腔內停留片刻後,回甘的茶香且隨著入喉而大量湧出,緩緩形成無可言喻的黏稠,餘韻綿延不斷,瞬間昇華的曼妙丰姿,則是品飲咖啡或蜜香紅茶的單一口感轉換為複數後,最能感動味蕾的元素了。

粘阿端還當場取出四百CC的冰水,沖入撕開的藏紅鴛鴦耳掛包內,讓我大感驚奇的是:咖啡與茶香的釋放並未如冷泡茶般緩慢,也不似大型冰滴器般點滴釋放,入口後彷彿加了紅茶的冰咖啡,為盛夏酷暑注入舒暢的冷涼。

此外,台東縣的咖啡種植面積在去年已達一百五十公頃,近年又有「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加持,使得向以紅烏龍、佛手茶等優質茶品聞名的鹿野鄉,咖啡也迅速竄紅。當地資深茶人連婀娜且在茶改場台東分場的輔導下,推出以紅烏龍加咖啡而成的「相映紅」咖啡茶,迅速在全台打響名號。

多年勇奪紅烏龍優良茶競賽金牌獎的連婀娜說,鹿野是全台分工最清楚的茶區,茶農專心種茶、做好茶園管理,而她則專心製茶,精挑優質茶菁做精緻茶。

「相映紅」是六成咖啡加上四成紅烏龍的耳掛式新產品,以沸水沖開後,原本的咖啡色澤帶著紅濃的湯暈擴散,為悠遠的香氣拉開序幕。初入口時呈現濃郁的咖啡口感,在口腔內徐緩釋放醇厚的茶香,並在入喉後湧現醉人的回甘風韻,讓我大感驚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