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天表揚「國中小行動學習優良學校暨傑出教師」,獲獎的e化鮮師利用行動載具與雲端系統,結合百年校史、紫斑蝶生態,創造最「潮」的教學法,培養學生「5C力」。
學生的「5C力」包括: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團隊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反思能力(critical thinking)、解決複雜問題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及創造力(creativity)。
宜蘭縣羅東國小以「校園就是一個大教具」概念發想,打造「博物館化」園區,建物與植物有QR code解說牌,學生可透過校園尋寶地圖,拿平板在校園找資料。
雲林縣成功國小是三十八人的偏鄉小校,位於紫斑蝶向北遷徙必經之路,每年五、六月都有上千隻紫斑蝶在校飛舞。因此以紫斑蝶生態教育為課程主軸,結合行動載具發展「紫耀說故事—另類說書者」創新教學模式,學生透過平板,記錄紫斑蝶演化,並撰寫故事腳本。
苗栗縣福興國小教師陳怡君,以苗栗當地備受爭議的風力發電為題材,帶領學童拜訪當地居民及風力發電達人,用平板到現場測風力噪音分貝,將成果上傳雲端,召開公聽會投票,獲得行動學習傑出教師。
為鼓勵教師善用行動載具教學,教育部今年選拔全國行動學習優良的二十五所國中小及十三位教師。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科長許雅芬說,教部推「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透過行動學習,可培養獲獎的羅東國小,將課程結合類似「心臟病」的桌遊,把傑出校友及百年建物故事,讓學生設計成桌遊卡片,並善用AR Code與QR Code;以平板掃描卡片,跳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