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二十七日決定不削減石油產量以支撐跌不停的油價;科威特石油部長歐梅爾表示,原因是擔心競爭對手趁機搶走市場,影響油國組織的市占率。消息傳出後油價大跌,國際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大跌至四年多來最低點。美聯社報導,油國組織坐視原油價格可能盤旋挫低,反映出該組織的影響力轉弱。
儘管世界石油市場嚴重供過於求、油價自六月以來下跌超過三分之一,油國組織仍決定不削減產量,維持每日三千萬桶的總產量上限。
歐梅爾在維也納參加油國組織的會議後對媒體說:「市場上有許多競爭者。油國組織的產量僅占全球總產量百分之三十。」他說:「不削減產量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市場上其他來源可能卡位。」
歐梅爾表示:「我們因而決定讓價格根據供需狀況自行調整,也認為油國組織應捍衛市場占有率。」他說:「當其他人忙著提升產量時,油國組織不會再接受承擔起削減產量的額外負擔。」
受油國組織維持產油限額不變影響,紐約原油價格重挫百分之六點六,報每桶六十八點八○美元;國際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大跌百分之六點五,報七十二點七二美元,創四年多低點。
油價創低,石油公司股價也受拖累;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受挫百分之四點三,道達爾集團下跌百分之四點一。
美聯社報導,儘管外界普遍預料到這項決定,但這顯示曾經不可一世的油國組織,正流失拉抬油市對自身有利局面的實力。
傳統上,油國組織依賴減產來調節供給和價位。然而油國組織在便宜油價和供應過剩之際,似乎了解減產將只會讓市占下滑而無法推升價格。
將產油限額維持在每天三千萬桶,看來反映了油國組織成員沙烏地阿拉伯的觀點:短痛將換取日後的油價上漲。沙國與其波斯灣盟國希望對美國石油生產者施以經濟壓力,而美國石油生產者需要提升油價以損益兩平。就長線來看,這可能有助再確認油國組織的油市主導地位;對消費者和石油進口國而言,也會是一項利多。
油國組織總部設在維也納,由十二國組成,包括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委內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