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氣候乾、眼也乾,醫師說,因氣候乾燥及低頭族增,乾眼症問題求診患者增3成。
「大部分乾眼症是麥氏腺失調」,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指出,一般淚水是自兩側進到眼球中,但水會蒸發,因此在睫毛內側、近眼瞼緣處的麥氏腺會分泌油,油包水黏在角膜,讓油脂、水、黏液形成健康淚膜,若麥氏腺阻塞則失調,讓油出不來,民眾就會有乾澀感。
李文浩說,人工淚水也是水,但易含防腐劑,長期會讓眼睛更不舒服,最好能用處方用藥「含油人工淚水」,才能滋潤,這需醫師處方、量少又貴,民眾接受度不高,「也可以用熱敷來改善麥氏腺問題」。
過去調查顯示,全台乾眼症族占人口1/4、約25%,但隨白內障手術、近視及老花眼雷射手術等都會加重乾眼問題,加上3C產品風行,民眾長間盯著螢幕、藍光刺激,李文浩預估,目前乾眼族應占1/2、有600多萬人。
李文浩建議,作息正常、少吃刺激性食物,洗臉時,要確實清潔,平常勿用眼過度,平均每5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若眼睛出現乾澀、癢痛及灼熱感,應就醫診斷治療。